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
國發會投入約2.4億元補助地方推動「地方創生公有建築空間整備計畫」,原盼協助青年返鄉發展,卻遭審計部點名2024年成效不彰,51案中,僅3案能在時限內完工,其餘全數延宕,9成計畫未如期完工。儘管立院在藍白陣營人數優勢下通過政院「補助款足額撥付」公決案,要求中央即刻撥款救地方,但審計部直言地方執行力不足,補助資源恐打水漂,呼籲國發會研擬改善對策,確保政策真正落實。
為了協助青年返鄉、留鄉發展地方創生事業,國發會斥資2億4829萬元,補助地方政府推動「地方創生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計畫」,希望活化閒置空間、吸引產業進駐。但審計部最新出爐的11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卻揭露,多達近2成計畫在核定後喊卡,整體進度也嚴重落後,甚至有完工多時的空間至今仍閒置無人使用,地方創生成效遭質疑「淪為空話」。
根據審計報告,該項計畫列在前瞻計畫第三、第四期「城鄉建設」、「加速推動地方創生」項下,由國發會補助縣市政府整建既有公有建築,進行基本裝修、空調與相關工程,希望提供創業空間給地方青年或創生團隊使用。然而截至2024年底止,雖核定補助共51案,總經費高達2.48億元,但實際上有9案遭撤銷,整體撤案率高達17.65%。
審計部指出,撤案的9案中,只有1案因規劃延宕或建照未過被國發會廢止,其餘8案則是地方政府自行撤案,理由包括政策變動、未能及時編列自籌款等,導致資源配置失衡,也排擠其他具潛力的申請案。
更嚴重的是,剩下的42案中,僅3案能在核定後一年內完工,其餘39案全數延宕。截至去年底為止,仍有11案尚在執行階段,甚至未撥款給地方政府。執行進度不如預期,顯示中央與地方在推動面仍有溝通與協調落差。
審計部更點出,在已結案的31案中,截至今年3月底,竟有2案仍未有創生團隊進駐使用,其中1案空間閒置近3年,另一案則在原進駐團隊去年9月撤出後,至今半年仍未找到新團隊接手。閒置空間不僅浪費資源,也與「地方創生」初衷背道而馳。
立法院日前在藍白陣營人數優勢下,通過「政院將補助款足額撥付地方政府公決案」,但審計部這份報告也反映出,若地方執行效率未提升、規劃不周,就算中央撥款到位,最終效果仍恐「打水漂」。審計部也已函請國發會研擬具體改善措施,避免資源持續被閒置或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