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
中國近期急速爆發「屈公病」(又稱基孔肯亞熱,Chikungunya),疫情控制情況持續失速擴散,今年已經累計7716人染疫,作為重災區的廣東省從7月27日至8月3日為止,則已經新增2892起屈公病本地案例,廣東官方發布通知更明確指出此急性傳染病「無特效藥物治療」,面對中國持續擴大染疫情況,就有醫師指出由於「2大關鍵」讓目前中國疫情更加難以控制。

屈公病於中國疫情大爆發,美國疾管與預防中心(CDC)已經對中國發布第二級旅遊警示、日本官方也呼籲旅客應避免穿著暴露肌膚的服裝在當地從事戶外活動,以此降低感染風險,而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最近中國廣東、尤其是佛山地區,屈公病病例突然飆升,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台大醫學院兒科特聘教授黃立民醫師就點出,這波疫情和氣候變遷脫不了關係,氣溫越來越高,蚊蟲自然就越活躍、會帶著病毒跑得更遠,連北方地區也開始受到影響。除了天氣,當地的衛生管理也可能是破口之一,他提到,像中國杭州之前才爆出糞水滲進自來水的離譜事件,顯示部分地方的基礎建設和行政效率可能因經濟下滑而跟著退步。如果社區無法有效清除病媒蚊的孳生源,那就真的難以防堵病毒擴散。

黃立民醫師提醒,屈公病雖然不像登革熱有休克症候群這麼致命,但它可不是什麼輕鬆的小病,感染得了之後會感覺關節劇痛,而且可能一拖就是好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有些人甚至痛到好幾年都還沒完全恢復,對於免疫力比較差或是年紀大的朋友來說,真的得特別小心,雖然台灣目前沒有本土大規模流行,但黃立民提醒,每年都有可能因為境外移入病例而爆發疫情,畢竟台灣氣候很適合蚊媒病毒傳播,一旦病毒從國外被帶回來,傳開的風險還是存在。

至於中國廣東官方發布通知更明確指出此急性傳染病「無特效藥物治療」的說法,黃立民也說明,台灣目前沒有屈公病疫苗,也沒有計畫引進,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外有開發,但在中南美洲曾傳出不小的副作用風險,所以現階段還不能當作解方。他強調,預防還是得從根本做起——就是「防蚊」,防蚊不只能防屈公病,連登革熱、日本腦炎、茲卡病毒也一併抵禦,黃立民也提醒,如果有計劃要去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記得做好防蚊措施,穿長袖、擦防蚊液,回台後如果有發燒、關節痛的狀況也別輕忽,應趕快就醫,避免病毒在社區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