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
美國國會研究處7月底發布報告,指出台美軍事關係持續擴大,台灣自2023年加入「國際軍事暨訓練」(IMET)計畫,強化雙方聯合作戰能力。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對台軍售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金額超過280億美元,並新增「總統撥款權」與「外國軍事融資」多元援助模式。台灣防衛預算逐年成長,2024年預計達GDP 2.5%。報告也提醒台灣募兵、後備與基礎設施仍面臨挑戰,社會心理準備不足。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於7月底發布最新報告,深入剖析近年來美國對台軍援與安全合作情況。報告指出,儘管多數雙方安全合作細節未公開,整體趨勢顯示台美軍事關係正逐步加強。自2023年起,台灣被納入「國際軍事暨訓練」(IMET)計畫,旨在提升雙方聯合作戰能力。
依據《中央社》報導,該報告名為《台灣:防衛軍事議題》(Taiwan: Defense and Military Issues),指出美國對台軍售長期是支持台灣防衛的核心措施,主要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FMS)執行。從2015年至2025年,美國行政部門向國會通報透過FMS對台軍售金額已超過280億美元(約新台幣8372億元)。
除既有機制外,第117屆美國國會通過《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開啟對台軍援新管道。該法首次將「總統撥款權」(PDA)納入台灣,使美國可直接從國防部庫存提供軍備及服務,解決FMS交付速度慢的問題。
CRS表示,該法生效後,美方已展開三項PDA對台軍援計畫,總額約15億美元。台灣也首次獲得「外國軍事融資」(FMF),能以貸款或補助方式購買美製武器,展現軍援多元化發展。
在安全合作方面,報告特別提及台灣自2023財年開始參與IMET,美方希望藉此強化雙方戰力互通及聯合行動能力。雖然IMET的具體內容資訊有限,但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副助理國務卿芮斯尼克(Mira Resnick)曾對國會表示,IMET可為台灣節省數百萬美元軍訓費用,並將資金回投入國防。
美國學者善學(Thomas Shattuck)去年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指出,IMET不僅讓台灣軍官赴美訓練,也能與其他國際夥伴共同學習,提升實戰經驗與戰略思維。
此外,報告也提及台灣本身的國防投入。根據CRS統計,2019年至2023年期間,台灣國防預算平均年增近5%。2024年預估將投入GDP的2.5%於國防,總統曾表示希望今年軍費可提升至GDP的3%以上。
然而,報告指出多項內部挑戰,包括政策制定者對嚇阻中國策略意見不一,立法院預算審議僵局造成國防資金穩定性疑慮,以及募兵困難、後備戰力與民防準備不足等問題。
CRS直言,台灣在招募、訓練與留用軍人方面面臨瓶頸,部分專家也提醒能源、糧食、水源、通信及基礎設施等方面仍可能遭受外部干擾。社會心理層面,台灣是否充分準備面對兩岸衝突帶來的經濟與生命風險,依舊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