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中心/洪明生 屏東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陸蟹多樣性最高的地方,最近即將迎來陸蟹繁殖高峰期,陸蟹媽媽會抱卵穿越馬路,到海邊釋放幼蟹,但為了避免母蟹過馬路時遭汽車輾壓,屏東縣從8月8號起,部分路段執行夜間護蟹交管,守護生態。

警方和志工在路口交通管制,提醒車輛小心通過,因為前方有陸蟹媽媽準備過馬路。每年農曆6月到10月是恆春半島陸蟹繁殖高峰期,生活在陸地上的母蟹會趁夜晚,抱著卵到海邊釋放幼蟹,為了避免陸蟹穿越馬路時遭汽車輾壓死亡,今年的護蟹交管正式啟動。墾管處副處長陳俊山:「在香蕉灣到砂島這一段做交通管制,車子走10分鐘停10分鐘,給陸蟹媽媽去海邊。」保育志工古清芳:「陸蟹越來越少了,如果不保護牠的話,甚至我的孫子可能會在電視上看到陸蟹而已,不會在馬路上看到了。」墾丁國家公園擁有生態多樣性,積極保育陸蟹,除了夜間陸蟹交管,屏東還打造全國第一座連續陸蟹生態廊道,利用趨光性,讓陸蟹走在道路下方,安全過馬路。

保育志工古清芳:「因為陸蟹習性不太一樣,所以我們還設了乾濕分離哦,V型的地方有水,兩邊沒有水。」墾管處副處長陳俊山:「把水流引過來,陸蟹就可以慢慢從咕咾石的躲藏,跟水流跑到海邊去產卵。」陸蟹廊道幫助產卵的陸蟹媽媽過馬路,避免被路殺,期望能守護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