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只是老人病?錯誤觀念得趕快拋快!林口長庚醫院脊椎科醫師邱炳燁提醒,其實早從3、40歲肌肉就會開始流失,且流失速度可能遠超一般人的想像,一旦肌肉量變少、肌肉力量變差,恐影響身體及生活功能不佳,就可以稱為「肌少症」,所以肌少症的發生其實跟年齡高低沒有相關。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只是老人病?錯誤觀念得趕快拋快!林口長庚醫院脊椎科醫師邱炳燁提醒,其實早從3、40歲肌肉就會開始流失,且流失速度可能遠超一般人的想像,一旦肌肉量變少、肌肉力量變差,恐影響身體及生活功能不佳,就可以稱為「肌少症」,所以肌少症的發生其實跟年齡高低沒有相關。
長庚醫院今(8)日召開2025長庚永慶盃路跑開跑記者會,今年9月28日將在台北、台中、嘉義、高雄四地同步開跑,今年就以「肌少症」為主題,還特別由體壇明日之星、國際少年運動會跳高金牌選手賴奕軒擔任活動代言人,提醒民眾得從年輕開始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搭配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才能延緩肌少症。
邱炳燁表示,肌少症是隨年齡增長導致肌肉量與肌力逐漸流失的一種退化性疾病,主要受影響族群就是老年人,在台灣,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約為6.8%至10%,估計約有30萬人受到肌少症影響。
肌少症危險因子,邱炳燁說,包括:女性、久坐的工作型態、慢性病等,因此,只要年逾40歲就要開始注意,否則,肌力不好、行動不良就容易跌倒,提高骨折風險,根據全球統計,肌少症患者若合併有脊椎或髖關節骨折,一年之內死亡率高達二至三成。即使以長庚醫院經驗來看,全面照護之下,一年之內死亡率仍有9%。
邱炳燁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尤其,脊椎是身體支撐的關鍵結構,當肌力不足時,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姿勢不良,甚至惡性循環地加重脊椎退化,因此維持核心肌群與下肢肌力的訓練相當重要。建議民眾從年輕開始就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包括快走、爬樓梯、深蹲等簡單動作,搭配足夠的蛋白質攝取並多曬太陽、避免久坐,都有助於延緩肌少症發展。
台北長庚醫院院長黃集仁則強調,永慶盃路跑一直以「健康、公益、家庭日」為主軸,希望透過每年例行舉辦,提醒國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重要性。今年更特別採用南亞環保回收絲製作排汗材質的跑衣,響應全球環保議題,並落實長庚醫院ESG永續政策發展目標,預計約有近4萬人參加,目前報名已比去年增加2000人。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廣東屈公病首見燒來台灣! 中部40歲女佛山中招「落地隔天發燒、紅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