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台東報導
為解決蘭嶼長期以來垃圾處理難題,立法委員莊瑞雄、陳瑩於7日隨同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前往蘭嶼,實地會勘當地垃圾掩埋場與資源回收暫置空間,並偕同立委王正旭、林月琴、環境部環管署署長顏旭明、蘭嶼鄉長吳清美與紅頭村長周明善共同參與。莊瑞雄今(8)日表示,針對垃圾外運困難、倉儲設施延宕等關鍵問題,會中初步達成中央與地方共識,並呼籲中央儘速啟動跨部會專案協調小組,系統性強化離島環境治理能量。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台東報導
為解決蘭嶼長期以來垃圾處理難題,立法委員莊瑞雄、陳瑩於7日隨同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前往蘭嶼,實地會勘當地垃圾掩埋場與資源回收暫置空間,並偕同立委王正旭、林月琴、環境部環管署署長顏旭明、蘭嶼鄉長吳清美與紅頭村長周明善共同參與。莊瑞雄今(8)日表示,針對垃圾外運困難、倉儲設施延宕等關鍵問題,會中初步達成中央與地方共識,並呼籲中央儘速啟動跨部會專案協調小組,系統性強化離島環境治理能量。
「村民與當地議員皆強烈反映,垃圾外運量遠遠不足,已衝擊當地觀光與生態永續。」莊瑞雄指出,蘭嶼唯一掩埋場早已出現垃圾超量堆置情形,不僅垃圾堆如小山、自燃惡臭成常態,部分區域更出現自燃與異味外逸現象,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與環境衛生安全。
「面對颱風損毀機具、冬季東北季風導致船班中斷,以及高昂的轉運與維修成本等3大挑戰。」莊瑞雄分析,蘭嶼地處偏遠、天候多變,自然環境條件嚴峻,導致垃圾清運處理遠較本島困難。他以2024年為例,蘭嶼垃圾轉運量達1,006公噸,收運量959公噸,仍有暫置量761公噸未能即時清除;而今年截至目前,垃圾轉運量已達1,000公噸,堆置壓力持續攀升。
對此,莊瑞雄、陳瑩與環境部及地方代表協商後,已就垃圾倉儲地目問題達成初步共識,縣府儘速完成地目變更之行政作業,並要求環境部,考量蘭嶼特殊地理與強勁海風,共同與台東縣政府合作,強化建築抗海風侵蝕能力。
莊瑞雄進一步提出2項具體政策建議方向,其一提升政策透明,拓展地方參與公共政策推動,環境部應主動公開倉儲設施設計草圖、技術規格、用地需求與環評進度,並辦理至少2場在地說明會,涵蓋部落與校園,促進民意參與與政策理解。
莊瑞雄指出,其二,中短期推動垃圾清運替代方案,會同台東縣政府與航運單位,調度非東北季風期間之專責垃圾清運航班,同時評估設置臨時中繼站設施,以舒緩掩埋場壓力、避免垃圾再次堆置失控。
「垃圾處理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關乎居住正義與人權保障。」莊瑞雄強調,蘭嶼不該因地理位置特殊而被政策長期忽視,更不能因行政效率低落而讓居民承受健康與觀光雙重代價。他呼籲中央政府正視離島垃圾處理困境,持續挹注經費與技術支援,協助地方改善基礎設施,真正落實資源永續與居住安全。
照片來源:莊瑞雄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瑩、莊瑞雄共促蘭嶼醫院興建 衛福部允諾10月提計畫送行政院審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