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
第11號颱風楊柳(PODUL)今(9)日凌晨2時位於北緯21.1度、東經143.4度海面,以每小時13公里向西北西前進,中心氣壓99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23公尺。氣象署預估颱風下週三、四最接近台灣。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楊柳颱風的走向將決定它的命運,超過北緯20度恐迅速減弱,偏南則有續命機會,目前各國模式多預測北上,但AI模式則偏南,形成「電腦模式與AI預報的擂台賽」。
中央氣象署,今(9)日凌晨2時,公布輕度颱風「楊柳」(PODUL)出現在北緯21.1度、東經143.4度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正以每小時約13公里的速度朝西北西方向移動。根據氣象署監測,楊柳中心氣壓為99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達每秒23公尺,七級風暴風半徑約100公里,各象限風力分布略有差異。
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指出,楊柳目前強度不算特別高,但結構完整,若太平洋高壓勢力持續偏強,路徑有機會往北調整;若高壓勢力減弱,則可能偏南通過,甚至影響台灣東南部或巴士海峽一帶。預估颱風可能在下週三、四最接近台灣,不過未來幾天的高壓變化將是關鍵變數,因此路徑圖仍有待修正。
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也在臉書發文分析,楊柳最快下週初就會達到強度高峰,而後發展取決於行進方向。如果北上至20度緯線以北,環境條件將不利維持強度;反之,偏南行徑或能延長生命週期。有趣的是,國際多套數值電腦模式預測它會北轉,但AI系統給出的結果卻更偏向南移,形成一場傳統氣象電腦模式與人工智慧預報的「路徑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