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黃鄒承恩報導
保溫瓶因方便攜帶、保溫效果佳而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必備用品,無論是上班族、學生還是運動族群,都會用來盛裝熱水、茶、咖啡或冷飲。不過,保溫瓶若使用1至3年後,保溫效果可能會逐漸下降,內膽也可能因長期接觸飲品而出現茶垢、咖啡漬或異味。此時應考慮更換新瓶,而正確的丟棄方式也常讓人困惑。環保單位提醒,丟棄方式要依材質分類,若分類錯誤,依《廢棄物清理法》可能面臨1200元至6000元罰鍰。

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表示,倒垃圾時看到鄰居一次丟掉6、7瓶不鏽鋼保溫杯,讓他好奇「保溫瓶到底是要丟垃圾還是回收?」。對此,新北市環保局在臉書粉專「新北i環保」指出,全金屬製的不鏽鋼保溫瓶屬於「廢金屬」,應交給回收車回收,只要事先將瓶內清空並分類妥當,就能順利進入回收系統,切勿直接當作一般垃圾丟棄。如果外層是塑膠、內膽是不鏽鋼的複合材質保溫瓶,因回收系統無法分離,必須視為一般垃圾,裝入專用垃圾袋後交由垃圾車清運,不能投入資源回收桶。至於陶瓷保溫瓶則更加特殊,不僅無法回收,也不能焚燒,必須先用報紙或袋子妥善包好,以免破裂造成危險,再交由回收車運送。

為避免錯誤分類增加清潔人員負擔、影響回收效率,甚至導致回收物污染報廢,環保局提醒,民眾在丟棄保溫瓶前應先確認材質並依規定分類,並交給清潔隊回收車。若想延長保溫瓶壽命,平時應定期以溫水和中性清潔劑清洗,避免長時間盛裝酸性飲品,以免腐蝕內膽或影響保溫效果。此外,使用後應將瓶口打開晾乾,防止異味與黴菌滋生,如果保溫效果明顯下降或瓶內出現鏽蝕,應及時更換,以確保飲用安全並減少不必要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