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蔡佳芸 呂炯緯 台南報導
美國對台20%對等關稅已生效,而且還要疊加原有稅率,對高度依賴出口且利潤較低的傳統產業形成重擊。以台灣蝴蝶蘭來說,過去輸美是零關稅,現在一口氣要負擔20%關稅成本,幾乎吃掉大部分的利潤。民視異言堂記者走訪產業,聆聽業者忐忑不安的心境。

記者走訪台南後壁蘭花科技園區一帶,當地是全台最大的蝴蝶蘭產業聚落,產區佔地175公頃,生產的種苗到切花行銷全球80多國,2024年出口額達新台幣61億元,當中美國占5–6成,是台灣長期最大的出口市場,如今面臨關稅重拳,傳出已有業者被美國客戶砍單,甚至已自行減產。

蘭花產銷協會秘書長曾俊弼統計,光是4至6月實行10%基礎關稅期間,整體市場訂單就掉了15%。他指出,現在關稅拍板為20%,等於還沒賣到報關時,就要承擔八十萬,毛利幾乎被吃掉。再加上花卉競爭國荷蘭的關稅為15%,相比之下,台灣負擔的關稅成本更高,失去價格優勢恐產業形成極大壓力。

除了蝴蝶蘭之外,關稅之下首當其衝就是仰賴出口的傳統產業,機械、工具機、汽車零件、水五金、紡織、塑膠石化等,在疊加關稅後,各要承擔24%~40%的高稅率,淪為海嘯第一排,全台約4.6萬家的傳統產業該如何逆風生存,更詳細的內容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