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發生不少工安事故,包括倉儲失火、百貨公司施工氣爆等等,專家分析這些意外,顯現過去的工地陋習,像是工程層層發包,好幾間廠商同時施工,卻沒有統一監管,呼籲趕快修法,而現在有保全業者,推出AI監測系統,並整合平台,讓業者能統一管理工地現場。
熊熊烈火直竄天際,倉儲工地付之一炬,施工中的百貨公司,也發生氣爆意外,全都帶走寶貴生命,台灣工安意外頻傳,專家分析,因為企業承承發包,好幾間廠商同時施工,卻沒有統一監管。
職安專家鄭進順說:「很多災害的發生,都是因為多層發包出去,管制就越來越鬆散,所以才導致下包商,就容易有偏差,逐級的做承攬管理的話,這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
學者盼職安法能修訂完善,而保全業者則利用AI科技,推出整合工地監控平台,像是影像辨識技術,讓員工上班前用臉打卡,紀錄體溫、人名、職位等,還能確認你有沒有配戴防護用具。

民視記者林詠琪說:「上工沒戴安全帽可不行,上頭就會顯示NG狀態,要像我這樣子,乖乖戴上安全帽,馬上就會顯示綠色的PASS,而如果你在工作期間,剛好靠近危險地方,警報器馬上就會響起,而且整頂安全帽還會震動。」
層層安全把關,還有這招,一旦出現火苗或有人偷抽菸,系統都會發現,出聲提醒。
警報器:「請離開請離開。」
24小時監控工地現場,水位、風速、人員定位都能同步顯示,及時發現異常,避免工安意外。

保全科技公司智慧城市本部執行長周興國說:「台積電有一些地方做智慧工地,永青營造的範例是,它是把全省的工地,可以在總公司做統一管理,我們現在是用攝影機,來做AI的辨識,火苗一產生的時候,我就可以示警,然後(分析)火產生,它是什麼樣產生的火。」
不同火苗有不同應變方式,若是鋰電池,能用新型防火毯助攻,及早處理,讓施工環境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