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高子涵、賴文軒 台北報導
博愛座正式走入歷史,立法院三讀通過,將改名為優先席,不限老弱婦孺、改為有實際需求者可坐。新圖示草案預告7天,最快9月上路。實際街訪長者,大多認為沒太大差異,但也有長者怕之後更沒位置,讓不讓座是修養問題。至於有實際需求者誰先坐?年輕人說用名稱定義寫不完,誰更需要就讓給誰。

民視記者 高子涵:「正式要和博愛座說掰掰囉,立法院三讀通過,要把博愛座改成優先席!全國統一新的圖示,也同步亮相,最快9月上路!」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原本是要禮讓給老弱婦孺的博愛座,正式改名為優先席,其他有實際需求者能先入坐。民眾:「我們搭乘其實我們都付一樣的價錢,那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讓給那些可能身體異狀的長輩呢」民眾:「像有的人拐到腳拐傷他沒位子坐,他站也不是、叫人家讓也不是。」有民眾發現最新的優先席圖示,和日本有點相似藍白雙配色,日本整排朝右、台灣朝左,都標示出5大類族群,老人、孕婦、傷者、抱小孩以及身體不適的人。預告期7天,若外界無意見,新圖示最快9月上路。

民眾:「就算讓給這些人,感覺老人還是會說什麼,倚老賣老!」民眾:「如果情緒不好,可能就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去年6月北捷才發生有老先生為了博愛座,糾察隊精神動手打人。今天2月也有婦人逼讓座,用腳踹博愛座上女乘客,現在改名有長者擔心未來沒人讓座。民眾:「長輩就是需要的人!」民眾:「可能老人身體很強壯,那就不需要。但如果今天是一個年輕人可能月經來,她很不舒服也可以座!」民眾:「我覺得很好呀,因為我也常常看到不舒服的人 他們也不敢講!」就怕外表看不出來也會引發爭議,只是制度再怎麼改,當讓座並非義務,就需要民眾發揮公民素養配合,多點包容避免美意,再度淪為情緒勒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