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術新選擇!把握黃金治療期「眼壓」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25/08/27 15:38更新時間:2025/08/27 16:36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青光眼手術新選擇!把握黃金治療期「眼壓」是關鍵!

四季線上/黃睿筌報導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是可能讓人逐漸失明的疾病。控制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不二法門,但統計發現,台灣近半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自行停藥,其中的8成因藥品副作用,在治療第一年便自己停止用藥。如何建立正確觀念,鼓勵穩定治療青光眼,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是當前青光眼治療的重要課題。

台灣青光眼患者約占總人口1.75%,年齡愈大,比率愈高。健保統計,青光眼就診人數從2016年的35萬人,到2021年上升至43萬人,五年成長22%,原因在於高度近視人口增加,眼科健檢普及與診斷科技進步,因此找到更多患者。

青光眼因眼內液體,即房水液無法正常排出,造成眼壓過高,壓迫視神經,使之受損萎縮,產生視野逐漸縮小。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控制眼壓,當眼藥水、雷射治療效果不佳,或患者無法容忍副作用時,一般會考慮手術。但傳統小樑青光眼濾過手術雖能有效降低眼壓,但傷口大、造成患者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且風險較高,影響患者接受度。

微創青光眼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GS),將迷你引流管置入眼內,加強房水排出,控制眼壓,特色是傷口小,術後併發症機率較低,恢復也更快。但是微創手術的缺點是降眼壓的幅度不夠大,所以對某些需要降壓較多的患者,仍需依靠傳統的小樑濾過手術。

如何使用一個新的手術方式,同時具有微創的特徵及小樑切除手術的降壓效果,是眼科一直在追尋的方向。

三總眼科部發展出一種「微小𣕧切除及支架合併手術」,作為青光眼治療的新方式。

由於此手術結合了兩種術式的優點,因此被形容為「內引外流、雙管齊下」。實際臨床結果顯示,手術的降眼壓效果顯著,成功率提升,病人恢復期也縮短。

一名 68歲女性患者,因眼壓控制不佳,由開業醫師轉介至三總眼科。今年4月9日接受這項新型手術,術前眼壓高於20毫米汞柱,手術後眼壓穩定控制在7到8毫米汞柱,目前恢復良好。患者對於視力的穩定與手術成果相當滿意。

在過去三年的追蹤中發現,這項手術不僅降壓效果穩定,病人術後恢復也快,因此已逐漸成為常規治療選項之一。

我們常用雪球效應,比喻事件經不斷發展而愈趨嚴重,青光眼亦是如此。視野缺損的進展就像滾雪球,初期緩慢,隨著病情加重,惡化速度愈來愈快。也因此,若患者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

微創青光眼手術降眼壓的幅度普遍低於傳統手術,通常用於早期患者,合併使用微小𣕧濾過手術可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更多新聞】👉展瑞出現「3C症候群」科技眼!?營養師:護眼先改飲食、習慣
📺【FastTV飛速看】👉734 《醫學大聯盟》
▶️【好推薦】👉雙胞胎長太像展瑞害展榮挨罵!馬力歐痛到打針自創雨傘按摩法!

【原文出處】青光眼手術新選擇!把握黃金治療期「眼壓」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