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綜合報導
台灣的現代化報業,在十九世紀末由日本人帶進台灣,開始有了「記者」一詞。當時的最大報社《臺灣日日新報》,發行日文與漢文版,吸引許多文人投稿,不少知識分子進入報社工作,也出現了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
楊千鶴因為不滿日本人訕笑台灣人的送殯文化,曾在《文藝台灣》上,以母親逝世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撰文《なきばば》(哭婆)一文反駁,意外受到當時台灣最大報社《臺灣日日新報》主編西川滿的賞識,定聘用楊千鶴作為報社記者,並破天荒接受她需與日本人同工同酬的條件。根據政大台史所教授薛化元解釋,楊千鶴所領的薪水,實際上比辦公室的兩名日籍女記者更高。
本周《台灣演義》播出「新聞記者 百年風雲」,帶您從記者視角回顧不同時期的新聞現場。完整報導敬請鎖定本周日晚間7點55分,民視新聞53頻道《台灣演義》。

《人生的三稜鏡》是楊千鶴的自傳,以多篇散文反映自己歷經日治、國民政府兩個不同政權時代下的心路歷程;該書封面也是日治時期的台灣東洋畫家--宮田彌太郎,目前留下的唯一真跡實物圖。(圖/林智美教授提供)
楊千鶴畢業於台北女子高等學院,出身在台語家庭,但文筆不輸日本人,她在《臺灣日日新報》擔任家庭文化欄的「婦人記者」,以日文寫稿,從台灣人立場介紹台灣文化與人物,尤其注重教育、育兒保健和醫療衛生議題,也採訪郭雪湖、養菊名人楊仲佐等台籍雅士,她富含在地觀察視角與流暢的文采,讓台灣人看了倍感親切,也是主編西川滿願意打破日本人加給比台灣人多出60%薪資的成規、晉用楊千鶴的理由之一。更多精采節目請見台灣演義

楊千鶴在二戰前出版過的幾篇日文隨筆與專欄文選,收錄集結於《花開時節》一書中。(圖/林智美教授提供)
✅節目播出資訊:每周日晚間7點55分,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