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屍體經紀人」黑幕曝光 女兒驚見父親頭顱遭「遺棄倉庫」

  • 發佈時間:2025/08/31 09:46更新時間:2025/08/31 09:46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美國「屍體經紀人」黑幕曝光 女兒驚見父親頭顱遭「遺棄倉庫」

圖、文/周刊王

2009年11月,美國男子迪拉德(Harold Dillard)在被診斷出侵略性癌症,數週後入住安寧病房。臨終前,一家名為Bio Care的公司前來接洽,表示可將遺體提供醫師練習膝關節置換術,未使用部位將火化並免費交還骨灰。家屬同意後,迪拉德於平安夜過世,遺體數小時內被運走。

更多新聞: 前國會議長遭槍殺震驚烏克蘭政壇 官員憂俄羅斯挑釁

根據《BBC》報導指出,但在數月後,女兒法索德(Farrah Fasold)卻接到警方來電,得知父親的頭顱在該公司倉庫中被尋獲。現場堆放超過100個來自45名死者的屍塊,切割痕跡粗暴如電鋸。她回憶,原以為父親能「最後一次幫助家人」,如今卻夜夜夢見「裝滿屍塊的巨大紅桶」,難以入睡。

這起案件讓家屬首次直面所謂「屍體經紀人」,由營利公司收取遺體,切割成部位,再販售給醫學研究或醫材公司。支持者認為此舉可彌補大學屍源不足,反對者則批評是現代版盜墓。

法律灰色地帶成為爭議核心。英國《人體組織法》幾乎全面禁止從人體部位獲利;美國《統一解剖贈與法》雖禁止販售人體組織,卻允許對「處理」收取「合理費用」,結果讓這門生意在美國快速壯大,甚至出口至50多國。

《路透社》調查記者格羅(Brian Grow)就曾在2017年曝光,美國當時至少有25家營利性屍體經紀公司,其中一家3年間光靠販售人體部位就獲利1,250萬美元。估算顯示,2011年至2015年間,私人經紀人至少收取5萬具遺體並分發超過18.2萬個部位。

報導中指出,需求確實存在。加州大學解剖捐贈計畫主任施密特(Brandi Schmitt)透露,該系統去年接收1,600具「全身捐贈」,另有近5萬名生前已登記。她觀察,多數人基於利他動機,也有人因「葬禮昂貴」選擇捐贈,以免除遺體處理費用。

加州大學不從捐贈獲利,並以嚴格規程處置遺體。但在校園之外,商業網絡早已形成。醫學院、外科訓練中心與醫材公司會採購四肢或軀幹,用於測試髖膝置換物、心律調節器或機器人手術等新技術。

格羅的調查發現,部分經紀人與殯葬業「緊密糾纏」,殯儀館轉介可收取高額介紹費,有時超過1,000美元。即便家屬懷疑受害,往往難以申訴。法索德曾試圖提起刑事告訴,Bio Care老闆雖一度遭控詐欺,最後卻因檢方無法證明欺騙意圖而撤銷。地方檢察官也認定該公司未違反州刑法。公司方面當年透過律師否認虐待屍體,如今已不復存在。

另一條受質疑的來源則是「國家屍體」。德州居民萊格特(Tim Leggett)2024年在手機上驚見已故哥哥戴爾(Dale)的名字被列在「研究使用清單」中。戴爾是一名堆高機操作員,前年因呼吸衰竭過世,遺體後來被用於麻醉科醫師訓練。

2019年至2024年間,達拉斯縣與塔蘭特縣依協議將超過2,000具無人認領遺體交付給北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校方其後致函道歉,並解雇監管人員,承諾「重新聚焦教育目的」。但對萊格特而言,哥哥是愛看漫畫、養著一隻名叫「貓」的普通人,仍應享有死亡尊嚴。

大型公司從業者洛布雷拉(Kevin Lowbrera)表示,部分業者取得美國組織庫協會認證,自願遵守規範,目前簽署者僅7家。他將問題歸咎於「流氓業者」,反對以少數案例來取締整個行業。

施密特則主張應比照歐洲,禁止營利性經紀,只允許收取運輸與藥劑等必要成本。她強調,從人類遺骸中牟利會扭曲「為教育而捐贈」的初衷。《生命的代價》作者克利曼(Jenny Kleeman)則提醒,若一夜之間全面取締,遺體來源將立即短缺,除非大學大幅擴充自願捐贈。

在這些事件中,科技也被視為潛在的解法。2023年,凱斯西儲大學成為美國少數在課程中完全移除遺體、改用VR模型的醫學院之一。教授葛瑞斯沃德(Mark Griswold)解釋,虛擬三維圖譜能清晰顯示神經與血管,有助學習。

但克利曼認為,VR尚無法完全取代遺體實作經驗。在可見的未來,醫學教育與醫材研發仍仰賴真實人體,只要需求存在,圍繞營利、倫理與監管的爭議便不會消失。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剴剴案全民怒「虐殺童應判死」 廢死聯盟突喊:「唯一死刑」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