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豐綠能取得獨家專利技轉 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 發佈時間:2025/09/01 09:47更新時間:2025/09/01 09:47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氫豐綠能取得獨家專利技轉 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日電)在廠房面積動輒上千坪的台南產業園區,氫豐綠能的存在顯得相對低調,但在國內唯一移轉「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燃料電池」兩大專利技術加持下,讓這家僅有20多人的新創公司,正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更多新聞: 中國「地下黑市鏈」遭踢爆!「高階AI晶片」走私氾濫謝金河:輝達的關鍵時刻

從台南市區駕車越過安南區觀海橋,西濱快速道路劃開兩旁魚塭,筆直地向遠方奔馳而去,車行約15分鐘向左望去,就可看到廠房林立、原名台南科技工業區的台南產業園區。

如同其他科學園區及大型工業區,台南產業園區道路就像棋盤,兩側盡是占地上千坪、甚至2000坪的大型廠房,這座園區已開發面積近500公頃,主力是製造業,開發時程比全國聞名的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還要早,氫豐綠能科技公司就在其中。

逐步擴大廠區 氫豐綠能啟動南科建廠工程

相較於台南產業園區眾多產業,氫豐綠能是個「新人」,這家新創公司2022年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及技轉下成立,資本額新台幣1億元,辦公室先設於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接著在台南產業園區的南台灣創新園區開設實驗室,之後在和順工業區設立生產基地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和順工業區廠房僅100坪,氫豐綠能今年5月再轉進占地600坪的台南產業園區內廠區,也為未來前進南科台南園區作準備,期待今年9月啟動南科建廠2800坪工程,且在2027年至2028年間推動上市計畫,2028年一舉擴大產能。

以現況觀察,氫豐綠能規模不如台南產業園區多數製造產業,員工也只有20多人,但走進大門後,卻可看到氫能設備周遭人員不得閒,豔陽下,一身工研院西裝標配的董事長李鈞函正忙著指揮廠內運作,對氫豐綠能而言,目前正是成功起步的重要階段。

利用餘氫 化解能源浪費和碳排問題

提起氫豐綠能創立動機,自然和台灣最夯的半導體等產業脫不了關係,這些產業在製程中產生大量副產氫氣,餘氫若能有效利用,就可化解能源浪費和碳排問題,何況傳統燃料電池受制於高成本及氫氣純度要求,難以商業化。

因此,氫豐綠能從工研院spin-off(分拆),連同李鈞函等多名工研院深耕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人才加入氫豐綠能;除經營團隊,氫豐綠能股權則分散在車王集團、佳世達集團、工研院、國內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廠商等。

氫豐綠能在工研院「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燃料電池」兩大專利技術技轉下,投入氫能電池研發,透過國產化金屬板電堆降低成本,提升耐用性,並發展直接使用工業混氫的燃料電池系統,目的是建立本土氫能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回應企業「淨零轉型」迫切需求,也讓氫能從理想走向實際落地。

氫豐綠能以國內市場為主,服務對象涵蓋半導體大廠、石化產業及能源相關企業,產品已在半導體產業大型活動實際供電,並協助合作夥伴取得氫能發電綠電憑證,目前每年產能10台150kW發電機,南科新廠完工後,年產能可望提升10倍以上,大幅滿足用電大戶需求。

成立2年半就達損益平衡 對前景深具信心

在產品技術差異化、半導體與石化產業需求帶動、綠電與碳權市場加值等環境下,氫豐綠能僅成立2年半就達到損益平衡,也讓經營團隊對前景深具信心,擬定中長期發展計畫,中期是載具(金屬板電堆,適合長途、高運量的交通載具電力需求),長期則是儲能(電解產氫模組,具備氫氣儲能與產氫設備)。

李鈞函說,氫豐綠能主要業務是「燃料電池金屬板電池組本土化生產」及「開發混氫發電系統技術」,短期以國內定置型燃料電池發電應用為目標市場,中長期以氫能載具市場及產品出口海外為目標。

當然,產業研發經營不可能一帆風順,氫豐綠能不可避免會遇上阻力和瓶頸,李鈞函指出,台灣氫能基礎設施仍在起步階段,氫氣來源和供應鏈不足,讓氫能應用推廣速度受限。氫豐綠能認為解決之道,應先從工業副產混氫切入,再逐步過渡到進口氨裂解製氫與綠氫。

李鈞函表示,氫能基礎設施建置成本高,建置固定式加氫站投資龐大,普及不易,他主張以移動式加氫站作為過渡方案,降低前期投入成本,先行推動市場應用,且在產能和交付壓力下,必須精準控管產能與交付時程。

此外,半導體和石化產業需求雖強勁,但氫能產品仍屬新興技術,推廣過程需要更多示範案場與驗證數據,才能建立客戶信心,且在高科技產業嚴格要求下,必須通過SEMI S2、TÜV等多項認證,李鈞函說:「走上氫能這條路,挑戰只會愈來愈多,現在只是開始」。(編輯:黃名璽)1140901

更多新聞: 新北聯合徵才2日登場 林口MITSUI OUTLET釋597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