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家檔案館今(2)日於新北市林口正式展開試營運,並將於11月22日隆重開館。館方特別推出「時光郵筒」活動,即日起至9月6日,可免費領取時光明信片,寫信給一年後的自己,投入郵筒後由館方保存,並於2026年11月前寄出,來場穿越時空的自我對話,也彰顯館方守護記憶的精神。

國家檔案館的設立,實踐《檔案法》的精神,將國家重要檔案集中保存,並逐步向全民開放。檔案入庫前需完成除蟲處理,常見如低溫或燻蒸法。以低溫法為例,先將檔案密封置於零下20至30度冷凍櫃中,連續兩次,每次至少7天,徹底去除蟲害與蟲屍後,再行上架保存。截至2025年6月底,館藏已逾31公里,涵蓋25大類,從清乾隆古文書、臺灣鐵路檔案到1987年《解嚴令》,見證國家發展與社會變遷。未來檔案館可典藏長達100公里的檔案,相當於200棟台北101大樓的高度,規模龐大。

國家檔案局收藏自1945年至今,長達八十年的政府重要檔案;檔案管理局研究員許峰源透露,檔案卷宗的用印絕大部份為紅色官印,但也有十分罕見的藍色關防章,主要是用於國家遭遇重大災難;以1949年造成九百人罹難的「太平輪事件」為例,相關的公文就是以藍色關防章取代傳統的紅色用印。
除了典藏檔案,國家檔案館也是民眾休閒與學習的場域。館內有「島讀:我們的故事」常設展與「重返1987—解嚴檔案」特展,並設置兒童體驗室、閱覽中心、文創商店與咖啡廳,適合各年齡層參觀。開幕首月推出寫生比賽、解謎活動與公共藝術工作坊,增添互動趣味。交通方面,提供免費接駁巴士、智慧候車亭與Ubike站,讓參觀更便利;期待喬遷後的國家檔案館,更能拉近與社會大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