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空服員揭「9大常見旅遊陷阱」 行李、選位、訂票平台通通中招

  • 發佈時間:2025/09/03 05:59更新時間:2025/09/03 05:5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資深空服員揭「9大常見旅遊陷阱」 行李、選位、訂票平台通通中招

圖、文/周刊王

在萬米高空服務多年的資深空服員莎拉(Sarah M.)透露,雖然她見多識廣,但仍對不少旅客重複犯錯感到訝異,這些小失誤可能讓旅客額外花上數千元,其實全都可以透過簡單規劃避免。以下是她點出的9大最常見旅遊錯誤,許多台灣旅客在出國時也會不小心中招:

更多新聞: 普丁稱從未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 但「北約是另一回事」

1、機場現場付託運行李費最貴

多數航空公司第一件託運行李現場收費約35~40美元(約新台幣1,120~1,280元),但若提前24小時以上線上預付,可省下5~15美元(約新台幣160~480元)不等。以四口之家來說,沒預付可能多花20~60美元(約新台幣640~1,920元)。

2、行李超重比機票還貴

大多航空公司託運行李限重為50磅(約23公斤),廉價航空如Spirit、Frontier則為40磅(約18公斤)。超重會被罰100~200美元(約新台幣3,200~6,400元)。莎拉建議,「花個10美元(約新台幣320元)買個行李秤,就能避免一場破財災難!」

3、重複搜尋導致票價上升

許多人在比價時發現票價越查越高。莎拉表示,這與航空公司的「動態定價」有關,而非cookies作祟,建議使用無痕模式搜尋或清除cookies,排除干擾。

4、搞錯手提行李規則慘付登機口罰金

很多人購買基本經濟艙(Basic Economy)票種,誤以為含手提行李,結果在登機口被收取25美元以上(約新台幣800元以上)的現場處理費,甚至可能被拒絕登機。

5、沒使用航空聯名信用卡,錯失免費行李

許多航空聯名卡每年年費約95~150美元(約新台幣3,000~4,800元),但通常可讓每趟旅程享有一件免費託運行李的權益,三趟來回就能回本。部分卡還包含Clear快速通關等服務。

6、加購選項過多,小費用堆成大支出

莎拉表示,從選位、Wi-Fi到餐點加購,很多旅客不小心點了所有選項,結果被「小費用疊加」壓垮。例如,選位費在多數航班其實登機時就能免費選擇,只是不能挑選靠窗或走道座位。

7、第三方訂票平台恐隱藏真實費用

莎拉強調,無論在哪訂票,託運行李費與加購費用仍由航空公司設定,與網站無關。第三方平台常未顯示完整費用,導致旅客在機場現場才發現要多付數千元。

8、誤以為經濟艙最便宜,高艙等反而划算

當經濟艙需求過高時,航空公司有時反而會降價銷售頭等艙或高級經濟艙,讓部分座位甚至比經濟艙便宜。莎拉說,「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小技巧,其實能用小錢享受大升級。」

9、不加入常客會員,白白錯失哩程回饋

莎拉表示,許多旅客即使每年只出國2~3次,也能透過免費會員計畫享受哩程累積、優先登機或甚至偶爾升等的好處,「不加入真的是在浪費機會。」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台南「雞蛋小偷」竟是1.6米臭青母!捕蛇達人揪「蛇窟」狂抓12隻破生涯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