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論壇〉林逸民-自由廣場》捍衛獨立自由 蘊孕波蘭之光

  • 發佈時間:2025/09/03 15:24更新時間:2025/09/03 15:24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民視論壇〉林逸民-自由廣場》捍衛獨立自由 蘊孕波蘭之光

◎ 林逸民

在俄烏戰爭之前,歐洲主要國家只有波蘭最堅決投資國防,未雨綢繆因應俄國威脅。俄烏戰爭後,波蘭成為「先知」,而波蘭三八七○萬人口,台灣約波蘭的六成,可說是同等級的國家。

更多新聞: 〈民視論壇〉曹興誠-台派的先驅、勇士、良知- -紀萬生先生

波蘭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諾貝爾獎得主有十八人,最著名的是居禮夫人,是極罕見的物理獎、化學獎雙獎得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八位,其中先克維茲(Henryk Sienkiewicz)的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Quo Vadis),書名源自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屠殺基督徒時,使徒彼得逃離羅馬,途遇耶穌顯聖,問他要往何處?彼得若逃走拋棄基督徒,耶穌就會赴羅馬二次受難,彼得遂調頭回羅馬成仁,小說改編電影即為《暴君焚城錄》。

波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最有名的就是華勒沙,領導團結工聯對抗蘇聯與專制獨裁,打倒波蘭共產黨,使波蘭迎來民主化與國家正常化,繼而掀起「東歐劇變」,如骨牌般推倒共產國家,最終導致蘇聯瓦解。在二戰尾聲,波蘭人民在紅軍推進至波蘭之前,華勒沙率東歐之先而起義,因而遭受慘重犧牲。此外,波蘭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是知名的和平使者。

波蘭人民追求獨立自主的抵抗意志,有深厚歷史根源,一四一○年波蘭立陶宛聯軍英勇抵抗普魯士前身的條頓騎士團入侵,打響了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第一次坦能堡會戰,擊潰條頓騎士團,此後波蘭立陶宛一度成為中東歐的霸權大國。幾世紀後波蘭逐漸衰弱,竟遭俄奧普三國三次瓜分,於拿破崙戰爭中一度恢復但只是法國的傀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有機會復國,卻又在二戰時遭德蘇兩國瓜分。

波蘭是「閃電戰」的第一個受害者,常人以為當時波蘭孱弱、武備落伍、以騎兵對抗坦克,其實波蘭在二戰前夕,是歐洲排名第五軍事強國,是因德軍發明了集中裝甲部隊突入的閃電戰戰術才措手不及,而英法軍後來同樣敗於閃電戰。

波蘭歷史告訴我們:唯有強悍獨立自主的民族,才能人文薈萃,在國際發光發熱。台灣在這方面不如波蘭,非因人口、經濟不如人,而是必須更加強國家認同。波蘭人歷經一再亡國的血淚歷史,未因而氣餒,反而前仆後繼的對抗強權專制,捍衛獨立與自由,如此不屈不撓,值得台灣人敬佩與學習。勿因一時挫折而灰心喪志,相信台灣國家正常化的一天終將來臨。

(作者是總統府國策顧問、福和會榮譽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本文經林逸民授權同意刊登

--

※〈民視論壇〉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林逸民,福和會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責任編輯/蕭敏焄

更多新聞: 〈民視論壇〉呂秋遠-新垣這個姓,是沖繩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