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秋遠
有部香港電影<破。地獄>,直到最近才有機會看完。這是黃子華與許冠文很棒的作品,黃子華飾演一個因為疫情失業的婚禮規劃師,為了賺錢還六位數字的欠債,嘗試轉型殯葬業者的中年人。許冠文則是固守傳統、重男輕女的喃嘸師父(類似台灣的師公)。這個故事,可以用黃子華自己的專訪形容:
「人人都有地獄,你有貪、嗔、痴,你就有地獄,(重點是)你怎樣破這個地獄。」
香港在傳統的殯葬儀式裡,有所謂的「破地獄」。在傳統觀念裡,人死後靈魂會經歷地獄審判,尤其頭七、百日、一周年等關鍵時期。因此,「破地獄」就是請法師(多為道士、和尚或「喃嘸師父」)做法,打開地獄之門,解除亡者受苦,幫助靈魂超渡到更好的境界。喪家會在靈堂或殯儀館中,設置壇場。道士或法師以誦經、敲打法器、燃燒紙紮等方式,象徵打開地獄之門, 他們會準備特別的紙紮用品,例如「破地獄紙紮」—裡面有獄卒、鐵鏈、刑具,法師透過法科儀式把這些「拆毀」,象徵解除亡者的刑罰。儀式結束後,會焚化這些紙紮,表示往生者已經不再受苦,可以前往更好的世界。
不過,包括破地獄,所有的死亡儀式,到底是為了生者做,還是給亡者看?就像是當親人往生,有些人會責怪醫生,只是為了減輕自己沒有好好陪伴的罪惡感而已,其實他們都知道,跟醫生一點關係也沒有。畢竟,就算喪禮缺了什麼,我們也沒見過往生者親自來抱怨,不是嗎?
許多的超渡儀式,其實是在超渡自己,不是別人啊!
我們在說,為往生者「破地獄」,幫他把黑暗的門打開,讓他不再受困,可以走出地獄。其實,是在幫自己走出去。因為,婚禮和喪禮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場 show,而且都是給在意的人一個交代而已。我們在這個人,生前沒有好好盡孝、沒有好好相處陪伴,所以我們希望有些儀式,讓自己好過一點。我們希望「破地獄」,不是單純去拯救亡魂,而是面對自己內心的罪惡感、悔恨與放不下。師傅們「破」的,不只是亡者的地獄,而是生者自己的枷鎖。
到了這個年紀,收到的訃聞已經比喜帖要多。只是,今天收到的好友媽媽訃聞,還是很震驚。一個月前發現,一個月後過世。
「葬禮當天,你會開口談媽媽嗎?」
「好像要,但是我很害怕我會因為哽咽,而說不出話來。好多事來不及說、來得及做。」
嘿,兄弟,別責怪自己。她一定希望你照著你原來的生活步調,好好向前走。我們即使是生者,也有自己的地獄得要破啊!
就像是劇中的黃子華說的,「能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已經很難得了,何必介懷甚麼時候下車?」我們得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珍惜曾經擁有的陪伴。親人的離開,只要我們都還會記得他,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誓以智慧水,永洗煩惱塵。不將恩愛子,更種憂悲根。」
我們都要好好過,好好過。
本文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
※〈民視論壇〉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呂秋遠,律師
責任編輯/蕭敏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