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于士宸報導
行政院11日上午正式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財政部在政院院會後記者會公布5種領取方式,包括「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另外也公布了共5類人可領取。不過,原先預估最快10月下旬開始發放的消息今(13)遭立院人士評估,認為行政及立法流程繁瑣、卡關風險高,推測實際發放時間會延後至11月上旬,民眾恐怕還得再等等。
根據財政部說明,若特別預算案能在10月上旬完成三讀並公布生效,現金普發1萬元作業將於一個月內啟動,最快10月底就能開放領取,整體發放預計7個月內完成,涵蓋絕大多數對象。為加速行政效率,財政部已同步啟動前置準備作業,包括建置登記平台、聯繫金融機構、彙整發放名冊等,並與內政部、數位發展部協調資訊系統整合,確保發放順利進行。
普發1萬發放時間?
雖然依照財政部說法,若流程皆順利進行,現金普發1萬元作業將於一個月內啟動,也就是最快10月底就能開放領取。不過,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立院人士評估時間恐無法這麼樂觀,立院預計19日開議,經卓揆備詢、財委會聯席審查、朝野協商討論第二輪提案,又遇到中秋節連假,最快10/7協商、14日三讀,17日才能送出立院,賴清德總統就算隔週20日公布,後續還要花3週時間聯絡銀行、找宣傳廠商,「預計最快也是在11月上旬發放」。
普發1萬誰能領?

普發現金1萬元領取資格共有以上「5類人」。(圖/財政部提供)
1. 國內現有戶籍國民
2.取得居留許可的無戶籍國民
3.取得永久居留許可的外國人
4.大陸地區、港澳、外國人為我國國民的配偶並取得居留許可
5.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人員及其具我國國籍之眷屬
普發1萬怎麼領?

領取管道與2023年普發6000元相同,包括以下「5種方式」:
1.登記入帳:透過線上登記,將款項直接匯入指定帳戶。
2.ATM領現:在指定自動櫃員機(ATM)提領現金。
3.郵局領現:到中華郵政儲匯櫃檯領取現金。
4.直接入帳:對於符合特定條件的族群(如領取特定社會福利津貼者),可能直接將款項匯入原有帳戶。
5.造冊發放:針對部分特殊對象,可能由政府機關以造冊方式統一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