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微軟宣布,作業系統Windows 10將於2025年10月14日後停止版本更新與支援,涵蓋企業及個人用戶。然而截至今年8月,全球仍有46.2%的Windows用戶使用Windows 10,約有4億台電腦因硬體限制無法升級至Windows 11,引發高度關注。
根據外媒的報導,美國消費者權益組織《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已致函微軟執行長納德拉,呼籲延長Windows 10的免費支援期限。該組織指出,如果微軟拒絕延長更新,數億台電腦將面臨資安風險,包括資料外洩與網路攻擊的威脅。
《消費者報告》批評微軟一方面鼓勵用戶升級至Windows 11以強化網路安全,另一方面卻將現有Windows 10用戶暴露於風險之中,並稱此舉「虛偽」。
此外,加州聖地亞哥的個人用戶Lawrence Klein上月對微軟提起訴訟,指控公司利用Windows 10支援終止迫使用戶購買新設備。他認為,微軟此舉可能造成電子廢棄物增加,並危及未使用微軟產品用戶的資料安全。他希望法院要求微軟持續免費支援Windows 10,直到使用率降至10%以下。
微軟此前已開始向用戶發送更新通知,提供延長Windows 10支援的兩種免費方式,一是使用1000點Microsoft Rewards兌換,二是將「設定」同步備份到雲端。若選擇其他方式,個人用戶需支付30美元以購買一年延長安全更新資格。
事實上,Windows 10於2015年發佈時,其10年的生命週期看起來似乎並不合理。然而這款作業系統的普及卻比預期耗時更長,雖然Terry Myerson在發佈時雄心勃勃地預測,這款新作業系統將在兩到三年內覆蓋10億台設備,但這一里程碑直到2020年才得以實現,如今距離實現已經過去了近5年。
相比之下,Windows 11推出四年以來普及速度更緩慢,部分原因在於新系統對硬體需求較高,對一般用戶及企業而言升級成本過高,但對遊戲玩家而言則因效能提升而遷移較快。專家指出,Windows 10支援終止後,尚無法升級的舊設備將面臨更高的安全風險,用戶需自行評估是否升級或採取其他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