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南韓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在首爾總統辦公室接受訪問時直言,若政府在與美國的貿易協商中照單全收,將3,500億美元直接挪用並以現金方式投資美國,南韓恐怕會面臨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局面。
根據《路透社》報導,南韓與美國於7月達成口頭協議,美國承諾降低川普政府加諸南韓商品的關稅,交換條件是南韓投入3,500億美元並配合其他措施。但至今協議始終未能付諸文字,核心爭點就在於投資方式如何處理。李在明強調,除非建立外匯互換機制,否則龐大的現金投資將對韓元市場造成沉重壓力。
李在明在19日受訪時還談到,美國近期針對移民展開大規模突襲,在喬治亞州一間現代汽車(Hyundai)電池工廠逮捕逾300名南韓籍工人。事件照片中,工人戴著鐐銬的畫面激怒韓國輿論。李在明坦言,這樣的待遇使企業對赴美投資心生疑慮,但他相信行動並非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直接指示,而是執法人員過度執行。他透露,美國已經就此道歉,雙方正在尋求合理的補救機制。
李在明6月臨時選舉勝出後接掌政權,前任尹錫悅(Yoon Suk Yeol)因短暫實施戒嚴被免職入獄。新政府上任後,他試圖安撫政局並恢復經濟信心。8月初與川普的首次峰會中,雙方雖未簽署任何聯合聲明,但李在明形容兩人已建立「強而有力的個人關係」。
不過在經貿談判上分歧仍大。美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強調,南韓應比照日本模式接受協議,否則就得繳納關稅。東京已在7月與美國簽下涉及5,500億美元投資的協議,背後有4,100億美元外匯存底與日圓的國際貨幣地位支撐;相比之下,南韓外匯儲備規模僅及日本的一半,缺乏貨幣互換機制,李在明因此擔心衝擊更為嚴重。
李在明表示,雙方雖同意任何投資必須具有商業可行性,但在工作層級提出的方案未能保障合理性,使差距難以縮小。川普則表示,投資將由他「挑選」並由美方掌控分配方向,這使首爾更憂心資金可能淪為政治工具。南韓政策顧問金勇範(Kim Yong-beom)先前透露,首爾已加入安全機制,盼能把資金鎖定在具商業潛力的專案,避免淪為單純財務支援。
在安全議題上,李在明表示,對於28,500名駐韓美軍的經費分擔並無爭議,美方也希望將安保議題與經貿協商切割。然而談判遲遲無果,若持續拖延至明年,對韓國經濟將是嚴峻挑戰。他直言,應盡快結束這種不穩定狀態。
談及半島局勢,李在明指出,北韓已拒絕南韓提出的會談建議,短期內恢復南北對話的可能性不高。他同時對北韓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表達憂慮,認為這將對韓國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他警告,隨著中國、俄羅斯與北韓的聯合動作越來越頻繁,對立已出現陣營化傾向,而韓國、日本與美國則在加強合作,螺旋式的緊張正快速升高。
「這對韓國來說極度危險,我們必須尋找出口,走向和平共存,」李在明說。接下來他將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並於9月24日以南韓總統身分主持安理會公開辯論,這是韓國史上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