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亞洲家具王咬牙撐:「越南關稅若升至50%,就玩不下去」

  • 發佈時間:2025/09/24 12:53更新時間:2025/09/24 12:53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亞洲家具王咬牙撐:「越南關稅若升至50%,就玩不下去」
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亞洲家具王咬牙撐(攝影/蕭芃凱)

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東協逐漸被推到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舞台中央。幾年間,它不再只是避險的替代地,而開始承擔「下一個核心」的角色。

更多新聞: 台股開盤大漲150點!居高思危 ETF受益人上週大減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提醒,今年1至5月,東協對美出口比重達13.5%,首次超越對中國的13.1%;但進口卻有23.2%來自中國。這是一個矛盾的結構——「出口靠美國,進口倚中國」,既是機會,也是風險。

川普的對等關稅雖在7月後調降,但凡涉及「轉運」的商品,仍一律課徵40%。她直言,這逼得東協必須強化原產地規範,導入溯源制度,甚至將「本地製造」比例提高到55%。「中國+1」的故事,正在被迫延伸為「再+1」。

這樣的大格局,映照在每一家企業的選擇上。

「它就像擰毛巾一樣,企業很難再吸收更多成本。」在胡志明市郊區的展鵬工業區,震興實業董事長趙宗禮的話語帶著無奈。

這家台中起家的家具廠,最盛時在中國擁有6座工廠、2萬4千名員工,如今8成產品銷往美國。隨著關稅加碼,毛利率壓縮至僅剩8%。「如果川普之後又把對越南的關稅提高,假設到50%,那震興在越南就真的玩不下去了。」

赴美設廠?當地18美元的時薪遠高於越南的1.8美元。唯一能做的,是持續引進自動化機器。對他而言,20年前迫使他撤出中國的「美國衝擊」,如今換了一個形式,在越南重演。

大亞電線電纜則看見了越南的另一面。南越廠因疫情後需求驟降,訂單減半,甚至出現虧損;北越廠卻因電子業聚落成形而穩定成長。

副總黃士哲分析,北越鄰近中國,物流效率高,加上富士康等電子廠的進駐,讓訂單源源不絕。這是一種「分化」:傳產衰退,電子興盛;風險存在,但仍有支撐。

在泰國,群光的回歸更像一段循環。1986年赴泰設廠,靠著低成本橫掃全球鍵盤市場,卻在2005年關廠退場。2019年,貿易戰再起,大客戶要求多元布局,群光「重返故地」。短短幾年,泰國廠營收占比突破兩成,並計畫擴建三棟新廠,目標營收600億元,相當於集團的一半。

副總林懷民坦言,當地供應比例已達4以上,足以避開「洗產地」疑慮,但人才市場卻因中資湧入而掀起搶奪,「有時候價格能差到5成、1倍。」成本與競爭,再次成為必須承受的重量。

怡利電的選擇,則是將泰國轉化為新的跳板。2006年設廠原是配合東協市場,如今卻因與印度塔塔集團合作,成為HUD與電子後視鏡的重要供應點。靠著FTA免稅,泰國廠能大量出貨印度,甚至考慮直接赴印設廠。與此同時,中國廠因市場「內捲」而逐漸失色。泰國的亮眼,反襯出中國的沉重。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則展現另一種雙軸。精成科旗下ELNA在檳城啟用新廠,與新加坡廠形成互補:星國專攻高階技術,馬國承接量產。總經理楊其荺說,星馬因語言文化相近、華人勞動力充足,加上新加坡關稅僅10%,反而避開了泰越激烈的人才戰場。

從胡志明到北越,從泰國到星馬,東協的故事不是單純的「轉移」,而是一場「再造」。關稅壓力、成本上升、中資競爭,讓企業倍感吃緊;但這些挑戰也推動了自動化、雙樞紐與多元布局。「中國+1」的紅利並未消失,而是逐漸演化成「中國+1,再+1」。

徐遵慈說得直接:這是一條被推動、也必須自我調整的道路。對台商而言,東協不再只是避風港,而是下一個成長循環的起點。

(閱讀全文…https://btoday.cc/86dsga)

延伸閱讀:

普發一萬什麼時候可以領確定了!普發一萬怎麼領?5種發放方式、線上登記網站…ATM輸入兩組號碼搞定



長照10年燒掉一棟房!護理之家vs外籍看護:失智長輩每個月要花多少錢?算出「長照財務」殘酷真相


更多新聞: 快新聞/惡劣!故宮赴捷克展覽「竟遭恐攻威脅」 館方4點說明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