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
「樺加沙」颱風雖未登陸台灣,但外圍環流讓花蓮不斷降下暴雨,昨(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目前已造成14人不幸罹難。不過今(24)日稍早外界稱堰塞湖「第三波潰堤」,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記者會澄清,這僅是正常持續溢流。
農業部水保署組長劉宗憲表示,今早無人機到現場,可以看到壩堤的狀況,堰塞湖壩頂高度200公尺,溢流後造成壩堤堆積土石,下切80公尺,代表原始滿水位蓄水位為9100萬立方公尺,下降到2300萬立方公尺,僅剩4分之1。
劉宗憲說明,以堰塞湖蓄水量來說,蓄水9100萬噸溢流沖刷壩堤下切,水流速度會比較快;現在剩下2300萬噸,不過上游集水區還是在下雨,還是會流到湖區,繼續往下游輸送。

因此,針對外界稱「第三波潰堤」,劉宗憲則指出,昨天最大的洪峰過去之後,大家可能覺得到還有一波又一波水流,這個就是溢流過程中,水還是會移動到下游,不過水量越來越少,每波都可以從下游河道通過,才會感覺好像有水流出來。
劉宗憲強調,大家可能有誤解,壩堤是不是又有比較嚴重的潰壩?其實只是正常持續溢流,對於天然壩堤還是有下刷,流過馬太鞍溪的情況,他們也會持續利用空拍機,掌握溢流情形、湖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