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5日電)同志諮詢熱線今天發布同志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發現國高中同志學生在校內感到不安全的比例已有所下降,但有近2/3受訪學生曾聽過教職員發表恐同言論。民進黨立委范雲說,這凸顯教師的性平意識有待加強,教育部應在師培階段,將性平課程納入必修。
范雲上午與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等團體舉行記者會,並發布第二次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
同志諮詢熱線指出,這是繼2020年後,再次針對國中、高中職同志學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同志學生的校園經驗,調查時間在2023年9月到2024年6月,共收到1716份有效樣本。調查發現,LGBTQ+學生因性傾向或性別氣質,在校內感到不安全的比例有所下降,也較少聽到偏見言論。
調查顯示,仍有超過半數的LGBTQ+學生經常聽到「Gay」被當作負面詞彙,也有近2/3學生曾聽到教職員發表過恐同言論。課程方面,1/3學生未曾在課堂上被教導過同志相關內容,也有近1/4曾被教導過負面的同志訊息。
范雲表示,和4年前的調查報告相較,遺憾進步非常少、困境依然存在,且歧視性語言非常外顯,性別友善師資、教材資源不足,教師本身可能性平意識也有待加強,教育部應該規劃在師培階段,將性平課程納入必修。
范雲說,調查也顯示仍有大量跨性別等非主流性別氣質學生,對校園政策、物理環境感到不安全,包括廁所、游泳池等空間仍有改進空間。僅6.4%學校有性別友善社團,讓學生缺乏同儕支持團體,希望未來能更深化、普及化校園的同志教育、性別平等。
出席記者會的教育部學特司專門委員許慧卿表示,民國110年6月起就陸續發布大專校院學生入住宿舍性別友善處理原則、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設置指引、性別友善宿舍建置參考手冊等,都希望學校能落實性平。
許慧卿說,教材部分,有提供性平手冊讓教師參考運用。針對教職員多元性別意識提升,會納入大專校院績效及私校獎補助的績效指標,希望學校有所作為,最終目標是有更多認識,就不再有歧視。
教育部國教署主任秘書張永傑表示,致力推動性平教育資源與環境,持續推動辦理研習工作坊;研發相關教學資源,例如多元性別友善教學職員手冊,希望老師對多元性別學生有更多認識、提供更多支持;持續提供校園支持,鼓勵成立性別友善相關社團,並納入補助項目。(編輯:萬淑彰)11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