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災後救援工作刻不容緩,中央與地方、軍警消以及民間團體已形成多元援助網絡,全力投入災區重建。針對有人提出以爆破方式處理堰塞湖,前內政部長李鴻源駁斥其不可行性,強調回歸科學防災。此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把握天候放晴契機清淤與復原,並提醒各單位與災民,務必加強環境清潔與防疫消毒,以防範傳染病蔓延。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災後救援工作刻不容緩,中央與地方、軍警消以及民間團體已形成多元援助網絡,全力投入災區重建。針對有人提出以爆破方式處理堰塞湖,前內政部長李鴻源駁斥其不可行性,強調回歸科學防災。此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把握天候放晴契機清淤與復原,並提醒各單位與災民,務必加強環境清潔與防疫消毒,以防範傳染病蔓延。
災害發生後,花蓮市公組物資車隊南下馳援,將民生物資與飲用水轉運至部落或災民聚集處,由縣府社會處統一管理分配。民間除了組志工隊深入救援外,地方人士與鄰近社群也送水送糧,外縣市善心人士也駕駛皮卡或吉普車到災區,分送飲水與糧食,形成公部門、軍警消、社福團體、社群多元援助網絡。國軍弟兄及部落青年也忙著背長輩撤離、徹夜清淤,有居民指出,屋外已高及膝的垃圾散發惡臭味,盼清潔隊儘速清運及消毒。
災區最為急迫的需求是飲用水、免煮食物,以及嬰幼兒奶粉與藥品,有部分災民缺水缺餐食,以繩索垂桶吊領救援物資。光復市區厚泥覆蓋面積廣,望去仍是大片灰泥,各單位持續監測堰塞湖水位與再度溢流的危險性。
對於有人提議以爆破方式處理馬太鞍溪堰塞湖,李鴻源表示,堰塞湖規模龐大,要用多少炸藥?且不一定成功。他直言,以爆破方式處理不僅技術難度高,更可能引發山體崩塌,造成更大災害。
李鴻源還透露,早在這次災情發生約兩週前,內政部長劉世芳已邀請他與專家學者組成團隊,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進行潰壩、水位與淹水範圍進行模擬評估,並協助規劃撤離方案。
對於部分人士提出以爆破方式處理堰塞湖的看法,李鴻源直言「整座山怎麼炸?」他認為此舉不僅不可行,還可能引發更大災害,呼籲政府與社會將重心放在實際可行的防災措施上。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天召開第12次工作會報表示,中央會與地方協力,積極進行災後復原工作;中央氣象署情資顯示,今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請各功能分組把握時機,積極落實執行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狀況監控及救災復原工作。
副指揮官莊銘池提醒,目前仍有31位民眾失聯、3768戶停水、190戶停電、89戶斷話及20座基地台待修復,請搶修、清淤、救災人員在執行勤務同時,也務必注意自身安全,慎防坍方、落石、土石流及溪水水位。
農業部將持續監控馬太鞍溪堰塞湖水量及溢流狀況,並依最新狀況重新研擬警戒機制,以免危害下游民眾生命安全;環境部跟國軍也會儘速進行清淤作業,使交通恢復暢通。副指揮官籲請收容安置組偕同花蓮縣政府特別留意,如有特殊需求者,也請進行異地避難收容。
莊銘池提醒,先前丹娜絲颱風過後曾有類鼻疽等傳染病案例發生,針對積淹水地區,請醫衛環保組督導及協助縣市政府加強環境清潔防疫消毒,落實執行清潔、消毒、傳染病防治等工作,避免病媒蚊孳生致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登革熱及腸胃炎等傳染病發生。
照片來源:國防部、花蓮縣政府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