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昨天(9月26日)宣布調整「南海海槽」的地震預測。未來30年內,發生8~9級強震的機率,從先前的最高80%,改為「60%~90%以上」。不過專家也表示,這是考慮到過去的數據誤差,並採用新計算方法得出的結果,並不代表地震的危險性增加。
從本州的靜岡縣,一路延伸到九州的宮崎縣,日本東南方的「南海海槽」,過去每100~150年,就會地牛翻身一次。9月26日地震調查委員會更宣布,要調整相關的地震預測。未來30年內,當地發生8~9級強震的機率,從最高80%,改為「60%~90%以上」。
NHK主播:「先前預測未來30年的強震機率為80%,根據來自高知縣室戶市,港口因地震隆起的數據。」
早在2013年的評估報告當中,日本就根據高知縣室津港、在18世紀之後,3次南海海槽地震的地層隆起高度,推測未來30年再度發生強震的機率,為60%~70%。隨著周期逼近,這比例也逐年增加,直到今年1月攀升到80%。如今有學者研究古文獻後發現,過去的記錄其實並不正確,調整誤差後重新計算,機率才會大幅增加。
NHK主播:「專家還公布另一種計算方式的結果,這方式是單純根據地震發生週期,計算結果為20%~50%。」
如果不使用隆起高度的數據,單純以地震週期來推測,又會得出另一種結果。面對如此巨大的落差,專家表示,兩種計算方式,並沒有誰對誰錯,也不代表地震風險增加。不過為了加強民眾的防災意識,今後還是會以60%~90%,作為官方公布的預測。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田直:「以科學角度來看現況就是這樣,但這也代表南海海槽地震,發生的可能性非常高。」
天災難以預料、無論發生機率高低,民眾都得保持警惕,做好防災準備,以防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