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侯淑榕 綜合報導
聯合國在2016年解除對伊朗制裁。不過,英國、法國和德國指控伊朗,違反2015年的「伊朗核子協議」,昨天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通過,恢復對伊朗的制裁,項目包含武器禁運、濃縮鈾禁令、禁止開發可搭載核武的彈道飛彈等等,台灣時間明天(28日)上午8點即刻生效。
英、法、德三國上月指控伊朗違反「伊朗核子協定」,並給予30天期限,要求伊朗透過外交手段化解爭議。但期限屆滿,伊朗始終未採取具體行動。聯合國安理會因此於26日啟動第2231號決議中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進行表決。最終以11票贊成、4票反對通過決議,恢復10年前已解除的對伊朗制裁,並於台灣時間28日上午8點起正式生效。
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只要我們能夠壯大自身,保持團結與凝聚力,在我看來這些危機就無須畏懼。」
總統裴澤斯基安譴責制裁為「不公平、不正義、且違法」。他還透露,華府要求伊朗交出所有濃縮鈾,以換取3個月暫緩制裁,但遭伊朗一口回絕。外長也批與美方的談判根本就是死胡同。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與美國的談判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恢復的制裁涵蓋範圍,包括武器與濃縮鈾禁運、旅遊限制、禁止發展可搭載核彈頭的彈道飛彈,以及全球對伊朗個人與實體的資產凍結,將對伊朗能源出口與國內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伊朗民眾:「不管怎樣我們終究會被孤立,經濟上肯定會受到影響。」
伊朗民眾:「我只想好好過日子,我不在乎什麼(制裁)決議,我只希望有個讓人,能過上像樣生活的制度,為了我自己我的孩子,還有跟我一樣的人。」
儘管伊朗一再聲稱,其核設施僅限於民用發電,絕無發展核武的意圖,但外界質疑聲浪不斷。就在安理會通過制裁當天,伊朗與俄羅斯簽署協議,由俄方出資250億美元,在伊朗南部興建四座核子反應爐。此舉更引發歐美國家的疑慮,認為伊朗並未展現誠意,進一步強化了重啟制裁的正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