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中心/江姿儀報導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近期發布最新報告,指出2019 年至 2023 年,感染抗藥性強的「噩夢細菌(Nightmare bacteria)」比率增加近70%,而NDM基因(使細菌產生酵素去破壞抗生素活性)所引起的感染率暴增460%。對此,CDC示警感染黑數潛藏社區,實際感染數字「絕對被低估了」。

「惡夢細菌」近年感染比率飆升,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CDC於23日《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點出「惡夢細菌」肆虐的主因是細菌中有NDM基因而使治療困難。研究人員指出,目前僅有2種抗生素能夠有效抵抗感染,但藥物價格昂貴,且須藉由靜脈注射進入人體。再者,許多帶原者毫不知情,導致社區傳播,使一般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傷口感染等)的治療變得更艱難。

CDC還表示,「惡夢細菌」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連嚴重感染時「最後一道防線」抗生素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也失效,極難治療患者,甚至有死亡風險。美國病例調查顯示,2023年美國29州中對碳青黴烯具有抗藥性的細菌感染累計4341例,其中細菌攜帶NDM基因為1831例。對比2019年數據,四年來增長率高達69%,而NDM病例的成長了460%。

《美聯社》報導更指出,濫用抗生素是讓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上升的主因之一,未完成或不必要的處方藥物療程無法殺死病菌,反而讓其更強大。未參與研究的華盛頓大學研究員伯納姆(Jason Burnham)認為,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廣泛使用抗生素,讓細菌抗藥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