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于士宸報導
受強颱樺加沙影響,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造成多人罹難、失蹤,嚴重災情頻傳。如今,災情來到第5天,當時的簡訊內容也被網友翻出,而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日(28)指出,他看到網友在PTT抱怨,堰塞湖潰堤前10分鐘收到的簡訊卻只寫「溢流」,讓許多居民無法評估嚴重性。話題一出,立刻掀起2派網友爭論。


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自己看到有網友在PTT討論23日收到的示警簡訊,包括當天潰堤前10分鐘收到的簡訊,上面關鍵字卻只寫到「溢流」2字,讓網友不禁抱怨,「看起來就像罐頭訊息,溢流我真的沒什麼感覺到危險」。事實上,PTT網友指出,23日當天共有收到3則相關簡訊,包括一早6點時的第1封「堰塞湖持續發布紅色警戒,水位將於上午8至10點發生溢流」;接下來第2封就是下午3點發送的逃難簡訊,「馬太鞍溪堰塞湖已於14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可能造成大量水流及土砂迅速向下游移動,請下游包括萬榮鄉、鳳林鎮光復鄉等警戒民眾,立刻疏散或往2樓以上避難,切勿靠近馬太鞍溪河道周邊」;最後則是下午4點25分傳來第3封,「堰塞湖已溢流,下一波更大水流及土砂將迅速向下游移動」。原PO好奇表示,如果大家看到這幾封簡訊內容,「會待在家裡等淹水退去後整理家園,還是會二話不說馬上逃離現場,跟著警消人員避難或是自主避難遠離也好?」。

文章在網上流傳後,引起爭論,一派網友認為「溢流」2字看起來像罐頭訊息,「直接講潰堤嘛,講溢流...當然會覺得沒那麼危險,頂多淹水」、「訊息看來不嚴重,住民會賭一下」、「溢流這個詞非常不精確並且真的會錯誤引導」、「溢流真的很虛,正常人腦中都是浴缸水滿,我看到這訊息個人會認為在嚴重頂多到膝蓋」,認為應該直接用白話文讓居民知道危險性。不過,也有持反對意見的網友激動留言,「紅色警戒溢堤疏散看不懂?」、「山區的人看到紅色警戒,嚇都嚇死了」、「紅色警戒是台灣災害防治最高等級了」,認為政府的文字沒有問題,居民應自行評估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