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市區,包含佛祖街等區域,共有89戶被污泥淹沒,縣府評估,就算清除,也因為受損嚴重,無法住人,目前將研擬短、中、長期安置方案,預計先設置中繼宅,並研議遷村計畫。
空拍鏡頭記錄下,受到洪水第一線衝擊的佛祖街,災後第九天,依舊是灰濛濛一片,不少房屋仍埋在泥沙中,只露出屋頂,大型機具進駐挖呀挖,才能看見一點點路面,事發當下跑贏洪水、成功逃命的拖鞋阿公蘇先生,回到家園,發現房子有2/3都被泥土淹沒,大門還直接消失不見。蘇先生說:「住的地方的門,很簡單的一個滑輪的門,它的高度是一米二到一米五,現在已經看不到了,貨車非常嚴重,你看它的高度在一米五以上,你看那個號碼很明顯1893。」田沒了,農場全毀,蘇先生沒有氣餒,不過,房子能否恢復原來模樣,還是問號。

花蓮縣府評估,光復鄉至少89戶民宅,就算清除淤泥,也因為受損嚴重,無法住人。花蓮縣行研處長陳建村說:「89戶受損嚴重的程度就是,連國軍和救難單位都評估,它也不適合再調度人力機具,去清理家戶,花蓮縣政府要立刻,進行總體規劃的方案,遠程的方案包括中繼屋,或是社會住宅,或者是異地(重建)選擇一個地點,一或兩個地點。」

尤其是佛祖街等區域受創嚴重,加上鄰近河床地勢抬高,有安全疑慮,花蓮縣府在中央協調會爭取設置中繼宅,並研議遷村計畫,不過,要居民就這樣離開熟悉的家園,有難度。有住戶說:「土地都在這裡,你是要叫我們搬去哪裡。」也有住戶認為:「沒有打算遷村的想法啦,你說中繼屋的話,也要看位置是在哪個地方啊,不可能離開自己家園的地方。」也說蘇先生:「當然是接受中繼屋的看法啦,可是如果你設在瑞穗,這一個文化的背景或生活,它一定有很多的問題。」家沒了,下一步怎麼走,成了眼前最沉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