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時失去選擇 童婚女孩講述被奪走的青春與夢想

  • 發佈時間:2025/10/01 09:05更新時間:2025/10/01 09:05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14歲時失去選擇 童婚女孩講述被奪走的青春與夢想

圖、文/周刊王

一份聚焦童婚的跨國研究,揭開了早婚如何長期壓縮女孩受教、就業與身心安全的現實。來自孟加拉(Bangladesh)、尚比亞(Zambia)與厄瓜多(Ecuador)的三名受訪者,分別在14歲、16歲與15歲時結婚或進入非正式結合,她們的故事呈現了從校園抽離、遭受控制與暴力、被迫承擔沉重家務以及早孕風險的日常。

更多新聞: 快新聞/資金法案未通過「美政府關門大吉」! 川普放話「很多民主黨人」將丟飯碗

根據《CNN》報導,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獨家分享的《2025年世界女孩現況報告》(The 2025 State of the World's Girls report),整理了超過250個18歲前結婚或同居的案例,涵蓋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中東(the Middle East)、非洲(Africa)與亞洲(Asia)15個童婚率高的國家。研究顯示,雖然多數國家已有最低結婚年齡與相關法律,但非正式婚姻或同居往往被社群視為等同婚姻,卻不受法律監管,使女孩處於保護之外,更難為自己發聲。

在孟加拉都市貧民區長大的瑞哈娜(Rehana,化名)14歲出嫁,婚後不僅被婆家限制就學與社交,還被要求長期穿罩袍(burqa),更遭丈夫身心虐待。她的家庭原以為婚姻能帶來教育資助與生活保障,但承諾很快落空。結婚將滿一周年時,母親決定替她送出離婚文件,母女為躲避流言一度不敢出門。離婚後,瑞哈娜重返學校,並創辦小型飾品生意,母親稱這是「拯救生命的決定」。

尚比亞的黛安娜(Diana)在16歲時與20歲的雅各(Jacob)交往並懷孕,之後搬去同居而被迫輟學。她形容同居後「一切都變了」,因為自己的伴侶失業、酗酒且施暴,她不僅離開學校與朋友,還要獨力承擔所有家務。懷孕6個月時,她徒步8公里返家,雖然父母最初震怒,但最終仍接納並支持她復學;伴侶則自此消失。她原本想成為工程師,如今只能無奈地說「會接受任何能找到的工作」。

在厄瓜多,珍(Jen)13歲結識20歲的嚴(Yan),兩年後選擇同居。她回憶,對方雖然溫和,但從15歲起,她便獨攬掃地、洗衣、備餐等家務,還需與公公同住。她坦言,當時「還是個孩子」,同居的決定過於倉促。17歲意外懷孕後,她搬回母親身邊,完成學業並計劃明年升讀大學。

報告指出,童婚與同居的成因並不單一。除了家庭與文化壓力,還涉及經濟困境、缺乏選項,甚至有女孩為避免被迫嫁給年長男子,而選擇與同齡男友私奔。受訪者中,25%表示對婚姻決定沒有發言權,35%因婚姻而輟學;在提供伴侶年齡的案例中,45%嫁給大她們5歲以上的男性。超過一成提到曾遭伴侶暴力,而在通報暴力的案例裡,85%的伴侶至少年長5歲。

專家指出,雖然法律存在,卻常被非正式結合或偽造文件繞過。例如孟加拉的《2017年童婚限制法》(Child Marriage Restraint Act, 2017)在特定條件下仍允許未成年婚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也強調,童婚增加暴力、經濟脆弱、輟學、青少年懷孕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儘管全球在過去數十年已有進展——20至24歲女性自述童年結婚的比例,從超過三分之一降至2021年的不足五分之一。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等地,童婚率仍居高不下。國際培幼會呼籲,僅有法律不足以保護女孩;若無執行、問責與社會規範的轉變,問題將無法解決。讓女孩留在學校、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持、確實執法並與社群合作改變有害習俗,被視為當前最可行的路徑。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職場老鳥親授!3大關鍵寫出堅定不失禮貌的拒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