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為救災出事了!32歲志工「橫紋肌溶解」住加護...羅一鈞說話了

  • 發佈時間:2025/10/01 17:53更新時間:2025/10/01 17:53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鏟子超人」為救災出事了!32歲志工「橫紋肌溶解」住加護...羅一鈞說話了
花蓮光復鄉洪水災情慘重,許多人化身「鏟子超人」前往當地清淤。(圖/(左)民視新聞資料照(右)翻攝自祈錦玥IG)

生活中心/吳宜庭報導

花蓮光復鄉洪水災情慘重,災後清淤工作繁重,讓不少志工投入協助,被譽為「鏟子超人」的志工身影感動不少人。然而近日卻傳出,有志工疑似因過度勞動導致罹患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嚴重到需送加護病房治療。消息曝光後引發關注。專家提醒,災區環境艱困,加上高溫與長時間勞動,若未適當補水與休息,容易導致肌肉損傷,呼籲志工在熱心救災之餘,也要保護自身健康。

更多新聞: 公館圓環改正交路口 上班族等紅燈「超過5分鐘」罵翻:左轉只有5秒


「鏟子超人」為救災出事了!32歲志工「橫紋肌溶解」住加護...羅一鈞說話了
今日傳出有為了救災,疑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於加護病房救治。(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衛福部疾管署長羅一鈞今(1日)於臉書發文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最常見的成因是「肌肉過度使用」,常見於行軍、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後,尤其小腿肌群容易受損,會出現肌肉劇痛、無力、甚至無法站立等症狀。他強調,平時不常運動者,不宜突然從事劇烈勞動,應量力而為,並在勞動後大量補充水分,有助排出肌球蛋白、避免腎臟受損。若出現肌肉僵硬、疼痛或異常疲勞,應立即休息並及早就醫。


「鏟子超人」為救災出事了!32歲志工「橫紋肌溶解」住加護...羅一鈞說話了
疾管署提「裝備保護、飲食保護、清潔保護」三大防疫措施。(圖/疾管署提供)

此外,疾管署也提醒,災後環境潛藏多種傳染病風險,包括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與腸胃炎等,特別是在污水、污泥尚未清理乾淨時。呼籲志工與當地居民落實「裝備保護、飲食保護、清潔保護」三大防疫措施:穿戴雨鞋、手套、口罩等防護裝備避免傷口感染;食物與飲水務必煮沸煮熟,避免食用變質食物;清潔環境時正確使用漂白水消毒,同時保持手部衛生。


更多新聞: 詐團機房設到金門 遭詐金額逾8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