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靠沙包擋洪災?水利署曝災前積極疏濬 再揭堤防「這原因」受損

  • 發佈時間:2025/10/03 14:36更新時間:2025/10/03 14:36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靠沙包擋洪災?水利署曝災前積極疏濬 再揭堤防「這原因」受損
馬太鞍溪今日空拍畫面。(圖/林保署台東分署提供)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目前已造成18人不幸罹難,就有部分人質疑堤防早已毀損,甚至僅用沙包堵水,才會造成此次災害。對此,經濟部水利署強調,「開口堤」非堤防缺口,是治水常見的設計方式;更於2個月前就積極完成疏濬,本次溢流純因堰塞湖帶來高流量土砂,遠超過原設計保護標準。

更多新聞: 花蓮募款最新8億了! 斥「縣府發5萬慰助金4萬來自善款」是謠言

水利署說明, 本次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帶來大量土砂及瞬間水流屬極端罕見,其流量高達8,860cms,遠超過馬太鞍溪100年流量2,040cm的保護標準,導致馬太鞍溪沿岸堤防多點溢堤後受損;而堰塞湖溢洪所產生巨大水流,撤離避難是最有必要的措施。

此外,水利署強調,「開口堤」(日本稱霞堤)並非堤防缺口,是治水常見的設計方式,全台灣 26 條中央管河川中就有15條設計開口堤,總共65處,其主要功能在於減輕下游水患,平時讓聚落排水可以順利匯入河川,若上游溢流時,亦能透過開口堤把水再度導回河川,形成第二道防線。

針對外界指稱「僅用沙包堵水」造成潰堤的說法並不正確。馬太鞍溪開口堤原已達計畫洪水位高,水利署災前依農業部團隊建議,在9月20日完成封堵並達到計畫堤頂高度,並於災前2個月內積極完成疏濬、堤防加高培厚及預佈移動式抽水機等整備作業。

水利署重申,本次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導致馬太鞍溪沿岸堤防多點溢堤後受損,純因堰塞湖帶來高流量土砂,遠超過原設計保護標準,與開口堤設置無關。

更多新聞: 李多慧豪捐30萬現身花蓮「素顏挖泥」!他逆風喊「真的很討厭」反轉結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