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民進黨先前與公民同行,協助推動「全國大罷免」運動,可惜成效不佳,1席都未能罷掉;為了在下次2026年大選站穩腳跟,近期成立「選舉對策委員會」,緊鑼密鼓地籌劃選戰策略。近日就傳出,在選情艱困、必須挑戰現任市長蔣萬安的台北市,選對會似乎有考量,將社民黨北市議員苗博雅,視為可能合作競選的對象之一,並尋求2024選立委的模式,給予禮讓及支持。對此,苗博雅今(3)天也出面回應此事。
苗博雅首先提到,其實民進黨本身也有很多人才,並且可能陸續會有人表達參選意願。但她也坦言,自己10年前投入政治時,之所以選擇加入小黨,其中一個初衷就是,希望能為政壇帶來一些良性競爭、脫離只有藍綠的爛蘋果效應。她更白話地說,「不是你只要比對方好一點點,就可以當選;或是你只要沒那麼爛,就可以當選」。苗博雅認為,重點是應該要提出最好的人才、最好的人選。
因此,苗博雅也說,既然有人提到她的名字,那也希望這能讓藍、綠都感受得到,應該盡可能推出更好的人選,提供市民選擇。她強調,藉由自己發揮這種「鯰魚效應」,應該是頗正面的,或許能讓政壇出現「大家競相提出優秀人選」的良性競爭方式,提供所有選民選擇。
不過,雖然苗博雅期望自己能為政壇、藍綠的風氣,帶來正面影響,但她仍再次肯定「民進黨在北市的優秀人才非常多」。她更點名,綠營的優秀男女戰將,可能至少各有兩位;男生的部分,王世堅、吳怡農都很好,女生方面也有吳思瑤、鄭麗君等好人選。「如果能有這麼多好人選,一起提供市民做出選擇,那台北市民應該是相當幸福的」,她說。
但苗博雅另也強調,台北市現在最需要的,其實也不是誰要出來選,「而是誰能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她繼續說道,自己當議員這麼多年,認為台北市本來擁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可是最近幾年,在競爭力方面,自我提升的速度彷彿慢了下來。「所以你會看到,現在市政上的很多問題,該有答案的都沒有答案」,苗博雅感嘆說。
她進一步舉例,台北市明(2026)年可能會擁有1100多億的統籌分配款,一下子就多了400億,「那這筆錢到底要怎麼用?現在的市府,好像也都沒有明確答案」,苗博雅說。她也提到,現在連市民每天的食衣住行都出問題,連最基本的大眾運輸,捷運最近就已經故障好幾次;然後班距的問題,也讓市民深受其擾,現在更是連UBike都會有問題。
因此苗博雅強調,種種關於市民生活的食衣住行等問題,都要有人能解決;所以她呼籲,2026年決定站出來選舉、懇請人民給機會的政治人物,不管是競選議員或市長,都應該告訴大家,解決問題的方式到底是什麼。苗博雅繼續說:「這才是有意義的討論,因為你們在那邊光講人選,其實那都是政黨的事情;但我更有興趣的是,希望能看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苗博雅重申說,也許到明年更接近選舉期間的時候,她會很期待各黨派優秀的人選,都能針對台北市的問題、以及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各自的解方。「我覺得,這個才是對於台北市民來說,大家最期待看到的」,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