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軍備競賽加速白熱化 黃仁勳點名:中國只落後「奈秒」

  • 發佈時間:2025/10/06 10:10更新時間:2025/10/06 10:10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AI晶片軍備競賽加速白熱化 黃仁勳點名:中國只落後「奈秒」

圖、文/周刊王

美中科技競賽持續升溫,中國正全力衝刺人工智慧與高階晶片產業,企圖在這場由輝達(Nvidia)領先的全球競賽中縮小差距。

更多新聞: 臨終前心願請醫護喝珍奶致謝 陳志金一拿到手驚「病患心跳停止」

根據《BBC》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9月的BG2科技與商業播客中直言,中國在晶片研發上落後美國的時間僅僅是「奈秒(nanoseconds)」,並盛讚中國龐大的人才庫與激烈的競爭環境。他同時警告,美國若不與中國保持自由貿易,可能在人工智慧領域失去主導地位。

中國科技產業過去一年接連釋放訊號。2024年,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對標OpenAI ChatGPT的產品,聲稱訓練成本遠低於國際競爭對手,且僅使用少量高階晶片,就在矽谷掀起震撼,一度讓輝達市值下挫。

此後,中國各大科技公司相繼加碼。阿里巴巴(Alibaba)宣稱新晶片效能足以媲美輝達的H20處理器,且耗能更低;華為(Huawei)則推出迄今最強晶片,並訂下三年計畫,公開設計與程式碼,希望減少企業對美國產品的依賴。

同時,其他本土廠商也快速進場。MetaX已與中國聯通(China Unicom)合作提供高階晶片,北京的寒武紀科技(Cambricon Technologies)更在資本市場掀起熱潮,三個月內股價翻倍。擁有微信(WeChat)的騰訊(Tencent)也表態響應政府政策,改採中國晶片。多場由官方主導的貿易展會則頻繁登場,展現中國科技業的信心與企圖。

輝達方面回應競爭壓力時表示,「客戶會選擇最好的技術堆疊來運行應用,我們將繼續努力爭取全球開發者的支持」。不過,部分專家提醒,中國晶片廠商的宣稱缺乏公開數據與一致測試基準。電腦科學家Jawad Haj-Yahya指出,中國晶片在預測型人工智慧上接近美國水準,但在進行複雜分析時仍顯不足。

台灣大學教授楊佳玲(Chia-Lin Yang)則認為,國家主導的產業策略雖可能壓抑創新,但龐大的人才庫或能彌補劣勢。她直言「不能低估中國追趕的能力」,並指出這些動作同時也是中美關稅談判中的「籌碼」。

然而現實面上,北京仍嚴重依賴美國晶片。半導體工程師Raghavendra Anjanappa分析,中國或許能以中階產品減少依賴,但在高階晶片的「原始性能」上仍無法替代美國,用於訓練最先進的AI系統尤其如此。他估計,中國可能還需要5年,才能真正擺脫美國的限制。

美國政府早已出手干預,針對中國祭出多項出口管制,阻止北京獲取最新輝達晶片,並在上月對輝達發起反壟斷調查。黃仁勳在談到這場激烈競爭時,用「生存」形容美國的挑戰,而習近平則承諾,中國必須自力更生,不依賴「任何人的施捨」。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快新聞/旅遊注意!白川鄉合掌村「黑熊抓傷外國客」 宮城失蹤老婦仍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