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上報
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在面對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時,美國雖然倚重盟友的力量,但各國的價值差異巨大。其中,日本是最可靠且風險最低的戰略夥伴,澳洲次之。
南韓則成為沉重的軍事負擔。而菲律賓在南海爭端中,可能讓美國捲入與中國的衝突。報告還同時指出,馬尼拉尚未保證在台海戰爭時,會開放美軍使用菲律賓基地,顯示華府在亞太盟友網路中仍存在戰略縫隙。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8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盟友在美國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至關重要,但並非所有的同盟關係都能發揮理想的作用。
這份報告題為《遺產或包袱:評估美國對中國競爭的同盟體系》(Legacy or Liability: Auditing U.S. alliances to compete with China),認為在7個盟國中,日本是美國最有價值的戰略資產之一,合作廣泛,而且幾乎沒有被中國衝突「捲入」的風險。相對地,南韓對美國而言,則被視為軍事負擔沉重、且衝突風險高的同盟。
美國將公布《國防戰略》和《全球軍力部署檢討》
這份報告發布之際,川普政府即將公布新版《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和《全球軍力部署檢討》(Global Posture Review),將重新塑造美國的全球軍事優先順序和駐軍布局。
報告指出,川普(Donald Trump)與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對待盟友的態度截然不同,但同盟既非如拜登所說的「天生有利」,也非如川普所言的「天生有害」,它們既能強化國力,也可能讓國家陷入無謂的戰爭、製造安全困境並消耗資源。
中國攻擊日本可能性「幾乎為零」
卡內基團隊這次審視了美國的7大主要盟邦,分別是日本、澳洲、南韓、菲律賓、法國、德國和英國。從3項指標評估:戰略貢獻、合作意願和被牽連風險。
結果顯示,日本排名第1,不僅駐有全球最多的美軍,而且隨著中國崛起,東京已逐步擺脫長期防衛的克制。報告主筆、資深研究員席維斯(Chris Chivvis)指出,中國直接攻擊日本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日本的「牽連風險極低」。
日本與中國的主要摩擦點在釣魚台列嶼(日本稱為尖閣諸島),美國已明確表態這些島嶼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防衛範圍。報告指出,與南海的菲律賓不同,中國在釣魚台問題上更為謹慎,因為日本是主要的區域強權,軍力日增且政治影響巨大。
與北京的關係惡化,澳洲更可靠
澳洲在戰略價值上排名第2。報告尺出,隨著坎培拉與北京的關係惡化,澳洲已成為更可靠的合作夥伴。雖然澳洲投入防務的資源有限,但對美國的軍事要求較低,牽連風險也最小。
至於美國在歐洲的主要盟友——法國、德國和英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角色有限,但仍能支持美國對中國戰略中的重要技術、外交及政治目標。
南韓的區域戰略目標貢獻「微乎其微」
這份報告對南韓的評價則較負面。其中指出,首爾「不願動用經濟或軍事力量對抗中國」,卻讓美國承擔沉重的軍事責任和風險。美韓防衛關係被形容為「極度不對稱」,美方須負責防禦北韓的侵略,但美韓同盟對區域戰略目標貢獻「微乎其微」。
菲律賓則被認為是7國中「牽連風險最高」的盟友。報告警告,美國如果在南海介入菲中的海上衝突,可能意外升級為與中國開戰,而且兩國之間的領土爭議「並未涉及美國的重大利益」。雖然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地理位置極具戰略優勢,但報告指出,馬尼拉「並未保證」在台海衝突中允許美軍使用這些基地。
席維斯表示:「我們最終得到1個相當清晰的圖像,了解這些盟友在美國對中國的戰略中,究竟誰更重要、誰更可能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