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上報
國防部今天(9日)正式公布《114年國防報告書》,全書以「敏捷韌性國軍、堅定捍衛國家」為主軸,依《國防法》第30條規定,針對國家目標、國際情勢、軍事現況、國防政策與全民防衛等面向進行系統性說明。
這次報告共分為「戰略環境、堅實國防、和平基石、國防管理」四篇八章,闡述印太區域的安全挑戰與我國應對之道,展現國軍以嶄新思維建構不對稱與韌性戰力,秉持「以備戰達到避戰」理念,落實防衛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總統賴清德上任後發表的首本國防報告書。
國防部指出,《國防報告書》的發布係依《國防法》第30條規定定期提出,內容涵蓋國家安全政策、戰略情勢、軍事發展方向與全民防衛推動等議題,藉此說明政府的國防建設方針與施政成果。
這次報告內容以「敏捷韌性國軍、堅定捍衛國家」為主題,依循總統提出的「和平四大支柱」國家安全理念,說明如何強化敏捷應變戰力與全社會防衛韌性,以實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報告分為四篇八章,逐步說明國軍在各層面落實備戰、強化防衛、推動合作與提升管理的具體作為。
(一)第一篇:戰略環境
報告首先分析當前印太地區安全形勢。美中戰略競爭持續升溫,中共軍力快速擴張並頻繁施用灰色地帶脅迫手段,使周邊國家安全風險升高,也進一步加劇台海局勢的不穩定。區域各國紛紛提高國防預算、加速軍備投資,以增強自我防衛力量。我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將善用地緣優勢,持續強化防衛韌性,並深化與民主國家安全合作,成為區域和平的重要夥伴。
(二)第二篇:堅實國防
國防部依據《憲法》、《國防法》及總統國家安全理念,研擬五項戰略目標,包含「精進國防力量、強韌整體防衛」、「革新國防事務、強化組織效能」、「推動國防自主、創造雙贏效益」、「策應災防制變、守護人民福祉」、「緊密戰略合作、共維區域和平」。在軍事策略上,國軍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為核心,發展「多域拒止、韌性防衛」作戰方向,強調快速應變、不對稱戰法與去中心化運作,打造有效嚇阻敵軍入侵的防衛力量。國防部並持續深化實戰化訓練、精進聯合作戰能力與後備戰力,確保堅實防衛基礎。
(三)第三篇:和平基石
依據總統「和平四大支柱」理念,國軍將持續與美國及友盟國家展開國防安全合作,透過軍事交流、國際智庫互動與國軍軟實力推廣,強化民主夥伴關係與嚇阻力量,展現中華民國作為「區域和平基石」的角色。平時則積極運用軍事資源支援地方防災任務、強化動員整備與民防體系,打造堅韌社會。國防部也將持續強化戰略溝通,對內鞏固國人防衛意識,對外提升國際傳播效益,守護民主與自由。
(四)第四篇:國防管理
國防部透過完善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管理,合理配置資源,並以國防創新小組(DIO)為平台,引進創新科技與現貨裝備,推動國防自主建案,強化後勤管理與監督效能,厚植整體戰力。同時,以「部隊安全、軍人安家、軍眷安心」為核心目標,持續改善服役環境與醫療體系,確保官兵能兼顧訓練與生活品質,專注於戰備任務。
國防部說明,《114年國防報告書》將以實體與電子兩種形式發行。實體書除供各級政府機關、國軍單位及學校作為教育與研究參考外,亦可於指定通路(如國家書店、五南文化廣場)購買。另於書末提供QR Code連結下載電子檔,並在國防部全球資訊網設立「114年國防報告書專區」,供民眾自由下載閱覽。
此次國防報告書完整呈現我國面對區域安全挑戰的整體戰略布局,凸顯「以備戰達到避戰」的核心理念,展現國軍在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和平方面的堅定決心。(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