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組/報導
每年雙十國慶大典,三軍儀隊操演可說是最吸睛的焦點。不過,儀隊肩負國軍門面的重責大任,也因此,入選標準十分嚴格;不僅身高至少得176公分、BMI19以下,還得通過殘酷的體能與儀態鍛鍊,最後才有機會操槍或掌旗。
前三軍儀隊大隊長黃松釧表示,儀隊訓練是體力與儀態的雙重考驗。體能上,要求隊員從晚上六點持續到九點、進行長達三小時的伏地挺身操練;一旦撐不住,就會被要求到大水溝上方繼續操練,若再力竭便會直接掉進爛泥巴裡。然而,體能只是基本要求,為了雕塑挺拔站姿,隊員必須長時間貼牆站立,確保後腦勺、雙肩與腳跟連成一線。此外,還有稱為「站階」的特訓,要求隊員僅以半個腳掌站立於花台或水池邊緣,以此磨練腿部肌力與平衡感 。精彩報導請見本周台灣演義

三軍儀隊操演可說是國慶大典最吸睛的焦點之一。(圖/台灣演義)
儀隊官兵手中的M1步槍,大有來頭,是真正上過二戰戰場的老槍;由於重達6.5公斤,為了完美駕馭操槍,訓練方式也超乎想像,例如手持磚塊來鍛鍊擺臂力量,並刻意戴上更滑的麻紗手套練習,藉以訓練持槍的穩定度。不過,比起這些操槍技巧,真正磨練心志的終極考驗,是在國慶倒數三個月的「耐熱訓練」,儀隊弟兄穿上空軍飛行夾克,在七到九月的盛夏期間,從早上八點站到十一點,訓練過程十分煎熬。本周台灣演義播出「國慶演變史」,節目不僅揭露儀隊訓練祕辛,也從歷屆國慶典禮的變化,瞭解台灣民主的發展變遷。
✅節目播出資訊:每周日晚間7點55分,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