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許多外國遊客而言,台灣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珍珠奶茶、夜市與台北101。然而,一位《紐約時報》的旅遊記者近期走訪台灣,深入發掘了台灣截然不同的一面。他與旅伴沿途探訪台東、花蓮玉里與七星潭等地,並對台灣「自然之美與可近性」印象深刻,直呼:「在台灣,大自然永遠不遠。」
對許多外國遊客而言,台灣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珍珠奶茶、夜市與台北101。然而,一位《紐約時報》的旅遊記者近期走訪台灣,深入發掘了台灣截然不同的一面。他與旅伴沿途探訪台東、花蓮玉里與七星潭等地,並對台灣「自然之美與可近性」印象深刻,直呼:「在台灣,大自然永遠不遠。」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記者描述他在玉山國家公園步道入口,遇見一位薩克斯風手在街頭閉目吹奏,悠揚的樂音迴盪在青翠的山林間。這幅景象讓他深刻體會到,「在台灣,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致總在不遠處。」他隨後走進歷史悠久的瓦拉米步道,沿途欣賞著瀑布與河谷的壯麗景色,遇見山羌與台灣獼猴。
最讓他驚訝的是,這樣的秘境距離花蓮市區的火車站,僅需短暫的計程車程。報導中也點出台灣觀光面臨的現實挑戰,除了國際行銷的困境,相較於越南、日本、新加坡與菲律賓等亞洲旅遊熱點,台灣尚未恢復至2019年創下的觀光人次高峰,且頻繁的地震與颱風也對觀光造成衝擊。
報導提到,2024年4月花蓮大地震,重創了東海岸的觀光命脈「太魯閣國家公園」。儘管公園正逐步重新開放,但多條步道至今仍然封閉。位於園區內的晶英酒店,住房率也因此大幅下滑。即便如此,記者仍對太魯閣的景色印象深刻而入住,他描述在飯店頂樓的泳池中,被雄偉的大理石峭壁環繞,「就像漂浮在天空中一樣。」
他也造訪了台東池上,騎著單車穿越一望無際的稻田與山谷,並在七星潭海岸感受太平洋的壯闊。報導稱,在玉里小鎮的百年溫泉、台東鄉間的綠野稻浪,甚至是路邊偶遇的咖啡廳,都讓他感受到台灣「質樸卻獨特」的魅力。
在旅程的尾聲,記者搭乘2個半小時的火車,便從花蓮的海岸景色回到了台北的繁華都市。陸續在高檔飯店的酒吧品嚐雞尾酒、在米其林餐廳享用餐點,並搭乘高效率的捷運自由穿梭大安、松山、北投等地。最後他以台北知名的「四海豆漿」,為這趟充滿對比與驚喜的旅程,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品嚐著熱騰騰的小籠包與鹹豆漿。
報導引述專家的話指出,這種「能在一天內上山、下海,同時享受城市生活」的多元性,正是台灣最獨特的魅力,卻未能在觀光行銷中被充分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