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一項最新研究揭露,飢餓的北韓人為了生存,被迫獵捕並食用包括老虎與獾在內的野生動物;這些行為不僅反映嚴重糧食危機,也讓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 Online)報導,這份由英國與挪威學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指出,在金正恩(Kim Jong Un)政權默許下,黑市商人與國家官員相互勾結,形成一條涉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地下供應鏈。被獵捕的物種包括瀕危的西伯利亞虎(Siberian tiger)、遠東豹(Amur leopard)、熊、鹿及稱為長尾斑羚(long-tailed goral)的山羊科動物。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動物的肉、骨、毛皮與內臟被製成食物、傳統藥材及黑市商品。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員艾爾夫斯鮑威爾(Joshua Elves-Powell)表示,在北韓,任何比刺蝟大的哺乳動物都可能成為獵捕目標,「即使是受高度保護的物種,也會被交易,甚至被走私至中國」。由於北韓封閉體制使實地研究幾乎不可能,團隊訪問42名脫北者,從其敘述中重建北韓野生動物利用的全貌。
這種狩獵文化可追溯至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當時北韓經濟崩潰、糧食配給瓦解,造成一場奪走近百萬人性命的飢荒。許多人為了活下去,深入山林獵捕熊、水獺、鹿與野雞,甚至連瀕危的西伯利亞虎都成為食物與藥材來源。雖然北韓之後逐漸走出飢荒,但以野生動物為生的習慣至今仍持續。
研究指出,如今北韓境內不僅存在地方性的野味市場,還形成跨國走私網絡;許多獵人與商人將野生動物產品秘密運往中國,以高價出售。艾爾夫斯鮑威爾表示,這條供應鏈已延伸至東北亞,導致剛在中國境內重新引入的西伯利亞虎再度面臨獵殺危機。
專家警告,這種跨境非法交易不僅危及動物族群復育,也破壞多年保育成果。研究報告寫道:「我們的調查顯示,進入北韓的虎群正面臨被獵殺的風險,這對整個東北亞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威脅。」
由於北韓並非《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國際社會無法監控其野生動物貿易。這一法律漏洞讓北韓成為非法野生動物製品的「黑洞市場」。
研究人員表示,當地還存在所謂「國營野生動物農場」,名義上用於保育,實際卻飼養熊、鹿與水獺等供屠宰販售。
據報導,這些動物部位被製成珍貴藥材,如熊膽、鹿茸、虎骨粉,被認為具有壯陽與強身功效,成為北韓精英階層的奢侈品。艾爾夫斯鮑威爾指出:「北韓的野生動物開發不僅出於飢餓與貧困,還伴隨階級利益與貿易牟利,這種模式正加速物種滅絕。」
該研究刊登於《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報告最後警告,北韓對野生動物資源的不可持續開發,正導致關鍵物種消失與自然環境退化「若這種趨勢持續,北韓山林生態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