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遭爆有空服員在執勤時,身體極度不適,但當班座艙長卻被指控未即時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下機時也忽視其身體狀況及需求,導致該空服員返台之後住院仍不治死亡。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也在回應媒體詢問揭秘,機上的衛星醫療系統主要是提供遠距諮詢,提供處理建議之外,也是機長當下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之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遭爆有空服員在執勤時,身體極度不適,但當班座艙長卻被指控未即時協助聯絡機上衛星醫療系統(MedLink),下機時也忽視其身體狀況及需求,導致該空服員返台之後住院仍不治死亡。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也在回應媒體詢問揭秘,機上的衛星醫療系統主要是提供遠距諮詢,提供處理建議之外,也是機長當下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的重要依據之一。
長榮航空是有空服員在Threads爆料,提及該名組員過世「這不只是『遺憾』,而是制度長期忽視組員健康的結果。」可能會有人認為,身體不舒服就請假,幹嘛硬撐上班?「你不知道的是,我們的病假、事假,甚至是特休都可能被懲處班表,會影響考績、升遷與年終。所以大家即使身體撐不住,也不敢請假。因為一請,就要付出代價。」
事件引發爭議點之一,就是有沒有即時使用機上衛星醫療系統。石崇良在立法院回應媒體詢問該事件時,他說,據了解,這是航空公司自己簽訂的機上服務,主要提供遠距諮詢。
石崇良表示,飛機上萬一發生什麼狀況時,通常會先廣播有無醫療背景人員在機上,要求協助,急診醫師出身的他,自己也碰過好幾次,若剛好碰到都沒有人時,就可以透過機上衛星醫療系統,與地面上的醫療人員進行遠距醫療,除了提供處理建議之外,也可以提供意見讓機長決定需不需要折返或轉降。
機長通常都會問的一句話是「可不可以繼續飛?還是該尋求最近機場?」石崇良分享自己的經驗。他指出,機上衛星醫療系統就是將過去「碰運氣」看有沒醫師恰巧也搭同一班機,轉成系統性的服務,能夠透過新科技幫忙,因為機上雖都有急救包,但打開需有醫療人員指導下,而遠洋漁船也有類似服務。
石崇良說,過去文獻已顯示,飛機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緊急醫療事件,因此,航空公司才開始思考如何去確保旅客安全,同時協助機長判斷,因為每一次的緊急降落或折返,成本都很高。而希望旅客登機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時飛行長達十幾小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個人也需有評估,而航空公司也希望旅客盡量不要出狀況,但幾萬英呎的高空上,很難預料會發生什麼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台「多吃黑心豬腸4個月」 衛福部認了!6月就有檢舉、SOP有瑕疵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