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靳珩隧道東口、魯丹橋成「瀑布奇景」

  • 發佈時間:2025/10/18 19:19更新時間:2025/10/18 19:1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靳珩隧道東口、魯丹橋成「瀑布奇景」
立霧溪堰塞湖溢流,魯丹橋成"瀑布奇景"。(圖/民視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由於太魯閣國家燕子口步道,邊坡崩塌形成立霧溪堰塞湖。今天凌晨開始溢流,水流從靳珩隧道西洞口進入,造成監視系統損壞,早上六點從東洞口流出,淹過魯丹橋護欄,流入魯丹溪匯流至立霧溪。目前相關單位,將進行壩體降挖作業,希望能讓水位降低。

更多新聞: 快新聞/風神颱風生成!花蓮立霧溪堰塞湖全面警戒 今下午啟動實兵撤離演練

靳珩隧道被湖水貫穿,大馬路上整片積水,立霧溪堰塞湖的水位升高,四公尺高的隧道洞口,幾乎滅頂,淹成海底隧道,周六凌晨開始溢流,就連隧道內的監視系統也被催毀。週六早上6點,湖水一路往隧道東口流出,淹過魯丹橋護欄,水流一路往下,沖進魯丹溪,形成一座小型瀑布的奇特景象,最後匯入立霧溪。太魯閣工務段副段長邱育偉:「現在主要受影響的路段,主要是在我們的那個靳珩隧道的西口,到靳珩隧道的東洞口,就是魯丹橋位置的部分。」

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靳珩隧道東口、魯丹橋成「瀑布奇景」
立霧溪堰塞湖溢流,湖水貫穿靳珩隧道。(圖/民視新聞)

目前溢流湖水已穩定回流到立霧溪,堰塞湖風險趨緩。只是過去,從燕子口往下看,得彎腰才能看到立霧溪,但因落石崩塌,形成堰塞湖後,水位不停升高,立霧溪幾乎和步道齊平,畫面怵目驚心。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現在我們顧問已經在那個地方,在評估一些工程的一個方法,我們現在採取用工程的方式,讓這個壩體來降低,降低完畢之後,讓水正常在立霧溪的河道來流行。」相關單位評估,將利用壩體降挖工程,降低水位,不過這作法馬太鞍溪堰塞湖截然不同。主是要因為,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高200公尺,土砂面積2億立方公尺,蓄水量9100萬噸,海拔1000公尺,徒步走上去,得花5天時間。而立霧溪堰塞湖,體積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0.2%,不論壩體高度、蓄水量,都來得更小,而且就在台8線上,人力、機具可即時進場。

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靳珩隧道東口、魯丹橋成「瀑布奇景」
立霧溪堰塞湖水位上升,靳珩隧道西洞口幾乎滅頂。(圖/民視新聞)

內政部長劉世芳:「目前秀林鄉的所有災民,在幾個地區都還算安全,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昨天(10/17)晚上的時候已經全面封園,禁止人車進出,所以目前為止人車都是安全的狀態。」劉世芳第一時間下令,封閉太魯閣國家公園,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周六下午也到台8線進行視察,未來透過降挖工程,希望盡速解除危機。


更多新聞: 快新聞/燕子口堰塞湖溢流!靳珩隧道變小溪 湖水超壩體50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