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截至今年9月底,全台已有47項藥品陸續退出市場。衛福部表示,其中46項藥品皆有可供替代的藥品,僅有1項藥品因原廠停產,將採專案進口方式處理。近日,藥師林士峰揭露台灣拜耳公司於10月3日發出的通知函,內容指出「拜耳阿斯匹林腸溶膜衣錠」、糖尿病用藥「醣淨錠」與「醣祿錠」將停止進口。對此,林士峰直言,台灣健保藥價制度早已病入膏肓,導致外商藥廠隨時準備退出市場,已無顧忌。
腸胃科醫師張振榕也在13日發文指出,當醫師將病患慣用藥品更換為替代品時,常面臨病患無法理解或接受的情形,加上藥品供應不穩、健保藥價制度僵化,使得基層醫師在病患與政策之間左右為難。他感嘆,藥品接連退場與急診壅塞現象,已讓醫療體系的崩壞愈加明顯且切身可感。
根據拜耳函文說明,停止進口的主因是近年國外製造成本持續攀升,已無法支應相關產品的生產與供應,加上目前國內庫存有限,未來將進行供貨控管,並表達對市場長期支持的感謝。
林士峰不諱言指出,過去外商對台政策多以審慎表述為主,如今直接坦承成本壓力與市場放棄意向,顯見醫療環境已惡化至無法遮掩的程度。他批評,健保藥價長期過低,外商退出市場只是遲早的事,根本無需再顧慮是否「得罪政府」。
事件曝光後,也引發民間強烈反彈,有網友留言批評「外商跑了就能名正言順搞專案獨家進口」、「健保的假象終於被戳破」、「未來小孩不能生病」、「民眾請自求多福吧」,質疑健保制度形同虛設。
實務上,此波藥品退出對心血管及糖尿病患者衝擊尤鉅。低劑量阿斯匹林為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治療的重要用藥,而糖尿病用藥如「醣淨錠」、「醣祿錠」雖應用範圍較集中,卻因台灣糖尿病患病率高,任何一項基本藥品的中斷,都可能對治療連貫性與藥物選擇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