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今年(2025)9月23日溢流,使得溪水直撲下游光復鄉,導致當地嚴重受創;如今,立霧溪燕子口日前出現堰塞湖外,而林保署今(21)日更警示,馬太鞍溪下游1公里處,又新增小堰塞湖,滿水位約60萬噸,受到外界高度關注。對此,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委季連成今(21)日證實,有掌握新形成的堰塞湖,但以堰塞湖來看有點像蓄洪池,甚至比前兩個堰塞湖還要小。
季連成受訪透露,有掌握新形成的堰塞湖,但以堰塞湖來看有點像蓄洪池,大概只有50萬噸,比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還小,甚至比馬太鞍溪堰塞湖更小,即便真的全部流下來,水位僅增加50到70公分;儘管對便橋不會有影響,但是為了安全起見,位於中下游的施工會先做疏散,等溢流完畢再行施工。
同時,季連成也證實,新堰塞湖已慢慢溢流,就怕它溢流時衝擊速度很快,會把堵住其的壩體沖散,若沖散水就會流下來;這個狀態大概要20至24小時之間,就可以確定壩體是不是會被沖下來,若沖下來就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也問,是不是能說一下紅色警戒降到黃色警戒的時程?季連成則表示,這要請中央考量,不是他在考量,「中央依據天氣等狀態再做評估,而中央在考量大家都能接受雨勢稍緩的過程,就會在適當時間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