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台東森林公園驚見巨型綠鬣蜥 農業處:可能攜帶寄生蟲與沙門氏菌

  • 發佈時間:2025/10/24 11:22更新時間:2025/10/24 11:22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台東森林公園驚見巨型綠鬣蜥 農業處:可能攜帶寄生蟲與沙門氏菌
綠鬣蜥依靠保護色融入環境,躲在水圳旁的草叢中不易被發現,但透過細心觀察仍順利捕捉。(圖/民視新聞翻攝)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

台東森林公園近期驚現大型綠鬣蜥,民眾通報後,縣府迅速啟動應變機制,結合生態保育團隊及林務署台東分署巡查,成功將入侵個體移除。保育人士「山豬」呂縉宇指出,這隻綠鬣蜥肛吻長約50公分,尾巴加總達165公分,躲在水圳草叢中不易被發現。綠鬣蜥原產中南美洲,繁殖力強、無天敵,會啃食作物、破壞堤岸及魚塭設施,也可能攜帶寄生蟲與沙門氏菌。縣府提醒民眾若發現應立即通報,以維護生態安全。

更多新聞: 專家曝「遺囑清單必列1資訊」 網點頭:比分遺產還難處理

台東森林公園近期驚傳有大型綠鬣蜥出沒,引起遊客與附近居民關注。民眾發現後,透過地方議員通報縣府,縣府立即啟動應變機制,結合生態保育團隊、林保署台東分署,成立巡查小組前往現場處理。經過搜尋,這隻入侵的綠鬣蜥最終成功被移除,避免對在地生態及農田造成進一步影響。

據《自由時報》報導,這隻綠鬣蜥體型相當驚人,單單肛吻就有五十公分,尾巴加總超過一百六十公分,是公園近期報導中體型最大的個體之一。現場保育人士「山豬」呂縉宇指出,綠鬣蜥依靠保護色融入環境,躲在水圳旁的草叢中不易被發現,但透過細心觀察仍順利捕捉。

快新聞/台東森林公園驚見巨型綠鬣蜥 農業處:可能攜帶寄生蟲與沙門氏菌
這隻綠鬣蜥,單單肛吻就有五十公分,尾巴加總超過一百六十公分,是公園近期報導中體型最大的個體之一。(圖/民視新聞翻攝)

呂縉宇提醒,雖然綠鬣蜥以植物為食,看似無害,但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早控制,未來勢必需要更多人力移除,甚至可能造成生態失衡與農作物損失。事實上,早在三、四年前,部落居民首次在橋下看到大型綠鬣蜥時,誤以為「恐龍出沒」而報警,隨著這種外來種逐漸熟知,民眾已能正確辨識。

台東縣農業處表示,綠鬣蜥原產於中南美洲,是外來入侵種,在台灣缺乏天敵,可能啃食作物、挖洞破壞堤岸與魚塭設施,甚至攜帶寄生蟲與沙門氏菌。縣府呼籲民眾切勿隨意飼養或接近,若發現可疑個體,應立即通報,以協助控制族群,減少對環境與生態的威脅。

快新聞/台東森林公園驚見巨型綠鬣蜥 農業處:可能攜帶寄生蟲與沙門氏菌
這隻綠鬣蜥,單單肛吻就有五十公分,尾巴加總超過一百六十公分,是公園近期報導中體型最大的個體之一。(圖/民視新聞翻攝)
更多新聞: 光復節連假國旅升溫!訂房率近6成創今年連假新高 「這縣市」居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