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根據《路透社》23日報導,多位貿易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營石油企業近期已暫停採購俄羅斯海運原油,此舉與美國政府日前對俄羅斯兩大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Lukoil)實施制裁有關。該制裁措施是針對俄羅斯持續入侵烏克蘭的行動所做出的最新回應。
在中國之外,印度作為全球最大海運俄油買家之一,也傳出計畫大幅減少進口量,以符合美國對相關企業與船隻的制裁規範。俄羅斯兩大主要市場的同步退場,將可能對莫斯科的石油收入造成重創,並推高全球對非制裁原油的需求與價格。
據了解,中國四大國營石油企業——中石油(PetroChina)、中石化(Sinopec)、中國海油(CNOOC)與振華石油(Zhenhua Oil)均決定暫時停止交易海運俄油,以降低涉入制裁風險。上述企業截至目前尚未對此發表正式回應。
目前中國每日從海運渠道進口俄羅斯原油約140萬桶,但多數由地方獨立煉油廠購買,市場俗稱為「茶壺煉油廠」。根據市場數據分析公司Vortexa統計,今年前九個月,中國國營企業平均每日購買量低於25萬桶,而顧問機構Energy Aspects則估計此數為50萬桶。
其中,中石化旗下貿易子公司聯合石化(Unipec)已於上週停止購買俄油。此舉緊隨英國將Rosneft與Lukoil列入制裁名單後發生,制裁對象還包括一批「影子艦隊」運油船與一間中國大型煉油企業。
貿易商指出,Rosneft與Lukoil多透過中間商向中國銷售原油,並非直接與買家交易。儘管國營企業暫停採購,部分獨立煉油廠可能仍將持續進貨,但預計會先觀望制裁影響後再做決定。
報導也提到,在美方宣布制裁前,用於11月裝船的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線(ESPO)原油報價已降至比ICE布蘭特期油每桶溢價1美元,較10月初的1.70美元明顯下滑。
此外,中國每日仍經由管線自俄羅斯進口約90萬桶原油,主要供應給中石油,交易管道未受此次制裁直接衝擊。
隨著中印兩國轉向尋求中東、非洲與拉丁美洲等非制裁地區的供應,業者預估全球石油市場價格將面臨進一步上揚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