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美國會議委員會(Conference Board)最新調查顯示,10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94.6,創下4月份以來新低;分析指出,隨著就業市場信心轉弱與生活成本高漲,低收入族群普遍悲觀,成為拖累經濟的重要因素;相對地,高收入家庭的消費力仍撐起美國景氣,使美國經濟呈現「K型」分化局面。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將在今(29)天的會議中再次降息,以穩定信心與支撐需求。
開閘放水?路透社報導,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對未來半年就業前景感到悲觀的美國民眾,比例攀升至27.8%,為近半年來最高;認為工作機會將「增加」者,則降至4月以來低點。
委員會指出,本月信心下降主要集中於35歲以下族群,與部分55歲以上族群,中壯年層(35至54歲)則略有回升。政治傾向方面,獨立選民信心略升,但民主、共和兩黨支持者普遍低迷。
FWDBONDS首席經濟學家魯普基(Christopher Rupkey)分析,儘管美股屢創新高,對一般民眾的實際生活幫助不大,「通膨仍在升溫,許多美國人被『川普2.0經濟』留在原地,難以追上生活成本。」
魯普基認為,聯準會不太可能對此置之不理,極可能順應市場預期,於今日再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將利率區間降至3.75%至4.00%。
關門效應擴大 經濟數據發布受阻
報告同時指出,消費者在問卷中對「國內政治」的提及明顯增加,「政府關門」多次被列為核心憂慮。這場已持續近一個月的聯邦政府關門,恐將刷新歷史紀錄,共和、民主兩黨對預算僵局毫無協商跡象,導致多項官方經濟數據暫停蒐集與公布。
儘管如此,華爾街股市仍接近歷史高點,美元指數走弱,美債殖利率則在聯準會決策前微幅下滑。
低收入家庭吃緊 高所得支持景氣
經濟學家指出,年收入低於7.5萬美元(約229萬新台幣)的家庭信心顯著下降,而年收超過20萬美元(約611萬新台幣)者仍樂觀。高所得族群的強勁消費,成為維繫美國經濟的主要動能。
低收入家庭則受物價上漲與川普政府進口關稅影響,支出壓力沉重。委員會指出,民眾自由填答中提及「物價」與「通膨」的頻率居首,儘管提到「關稅」的次數略減,但也仍在高檔徘徊。
通膨預期升溫 房價無下跌跡象
調查顯示,未來12個月的通膨預期自5.8%升至5.9%。高物價下,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出現分化:中古車需求略增,但冰箱、電視與烘衣機的購買意願下降;洗衣機與吸塵器則略有回升。
旅遊計畫仍熱絡,尤其高收入族群在高端旅宿的支出維持強勢。
然而,有意購屋的比例下滑,顯示即便房貸利率下降,也難以刺激需求。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資料顯示,8月單戶住宅價格月增0.4%、年增2.3%,房價並未顯著回落。
牛津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范登霍頓(Nancy Vanden Houten)指出,許多屋主若收不到理想報價,乾脆撤下房源不賣,讓房市商品難以「大幅增加」,價格也就難以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