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吳音寧接台肥董座惹議! 張景森提「3指標」解套

  • 發佈時間:2025/11/04 10:13更新時間:2025/11/04 10:13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吳音寧接台肥董座惹議! 張景森提「3指標」解套
張景森認為看吳音寧是否適任,關鍵在她是否能落實三項指標。(圖/擷取自張景森臉書)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近期吳音寧出任台肥董座的消息,在社會各界掀起輿論熱議;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也在臉書發文「要派吳音寧幹嘛?」他以自身經驗提出3項指標,只要吳音寧能透明台肥不動產處分制度、穩定肥料價格,以及讓公股退場,就能真正落實台肥的經營效率,也證明吳音寧為適合的人選。

更多新聞: 快新聞/以「新新併」當與新壽解約理由?張景森轟流氓行為 蔣萬安反應曝

回歸本質!針對近期吳音寧接任台肥董座爭議,張景森認為,1999年台肥完成民營化、成為上市公司;可是到今天政府(農業部)仍持有約 24.07%,是最大單一股東。這種「已民營、仍有大額公股」的混血結構,天生就容易被政治控制、用來利益輸送。這是官商勾結的溫床,政治腐敗的誘惑。

「這不是理論的問題,而是實際的問題」。張景森表示,自己督導農業部八年,加上專業跟土地建築關係密切,「資訊非常靈通」,有關台肥處理土地問題的相關傳言,聽到耳朵都長繭了。

每一次台肥人事異動,都是非常神秘兮兮,而且看不出合理的脈絡,看出來都有積極的力量在運作。因此,本人對台肥憂心忡忡,認為「遲早會出事」。

台肥有非常多精華區的土地,有非常長的地上權合約,非常巨大的現金流。張景森指出,例如最近才公告:台灣人壽把台北南港一筆地上權再延40年,權利金總額150億元、分15年付;這種規模的決策,地上權是續約還是換人、租期多長、保證金與租金怎麼算、合建或標售走哪條、不動產與本業怎麼分帳揭露。這些都不是技術題,背後全是龐大的土地利益。

「如果這是一個民間的上市公司,那問題不大。」張景森直指,公司的決策必須符合公司治理的原則,也會受到利益相關股東的監督,公司管理階層績效不善,股東決無法容忍。但台肥還在政府資產清單裡。政府持股加上大筆地產,只會放大人事爭議與政治風險。

看幾個前車之鑑:國營(公股)企業在處分土地時,一旦被質疑「低價、圖利、程序瑕疵」,就會瞬間演變為政治與司法風暴;吳乃仁、洪奇昌等人多年纏訟就是教科書級案例。這不是台肥,但邏輯完全相同:公股加上大面積土地,等於超高政治敏感度。

「台肥自身也不是沒被政治風暴掃過。」張景森回憶,1999年民營化初期,圍繞股權與公司治理就曾爆出內控與政治力介入疑雲,媒體與調查單位大動作介入;追根究底,這樣子的公司存在公股的必要性已經很低,只要公部門不退場,經營不可能有效率,政治風險很大。

「我認為當局應該把公股退出台肥列入議程表。」張景森建議,官方分年降持公股,該管的公共目標用契約與監理來管,例如框架採購、供應KPI、價格指數連動機制,而不是派人去經營一個肥料加地產公司。

如果行政院看上吳音寧,是因為認定她正直有為,要派她去改革台肥,那張景森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要讓社會大眾信賴這個任命,應該給她重要、具體的KPI

第一、完成土地與不動產處分的透明制度,回到市場規則+高強度揭露(多軌估價、公開競爭、利害關係全面揭露、關鍵決議須有獨立董事/外部專家背書)。
第二、透過和政府的政策契約,落實穩定肥料價格。
第三、推動公股退出台肥的計劃。

台肥因為是一個民營化的公股公司,是一塊容易腐敗的肥肉,很容易生蟲的;張景森強調,今天吵人事,「明天還會吵下一個人事」,且不吵的時候「可能更恐怖」。長期不如把台肥從政府資產清單移走,讓政府只管公共目標,市場去管資產效率,這才是把風險關掉、把效率打開的做法。


更多新聞: 快新聞/囂張!張景森嗆「關好狗仔頭」 黃國昌竟回:為了柯文哲讓他3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