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中心/綜合報導
經過了漫長15天的等待,豬隻的活體禁運令終於在6日中午12點解除,養豬戶也加緊腳步把豬隻送往肉品市場,等待拍賣,7日凌晨禁宰令解除後,最快當天下午,在黃昏市場就可以買到溫體豬肉,但15天累積30萬頭豬沒有宰殺,農業部也喊話,會精準調控,並協調冷凍廠凍存,要確保豬肉供應平穩。

等了15天,活體豬隻的禁運令終於解除,辛苦成果可以送往拍賣市場,雲林養豬戶難掩興奮心情,而屏東的養豬場,一頭頭白白胖胖的豬,經過長長的通道,全都送上集運車,多了這15天,平均每頭多了至少10公斤,屏東養豬戶蘇先生指出,「我們以往平均出大概會在125公斤,所以以這次來講,可能我們就會在135(公斤),對我們來講,其實裡面的畜舍也是有壓迫到。」

載運的豬變重了,運豬車司機最有感,但就怕運豬車變成移動的病毒車,彰化的養豬場透過接駁車,選擇在肉品市場中繼,要把這些豬送往雲林的肉品工廠;桃園的肉品市場,進行最後的清消工作,迎接在地生產的黑毛豬,進場前,車輛也得消毒。

只是豬送來了,但養豬戶也擔心,豬變肥了油脂多,市場接受度差,加上15天禁宰,30萬頭豬,都會影響價格,就有豬農說得花兩三週的時間來消化,彰化養豬戶游進課說,「多出來的量,我兩、三週就好了,就正常了,大家可能也是這樣,因為這陣子台灣是缺豬肉的時候。」

農業部畜牧司長李宜謙指出,「精準地去排定每一天上市的頭數,一直到明年三月底,那如果我們預估上市的頭數,可能大於我們,準備要上市的量的時候,我們以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農業部喊話,會精準調控數量,不讓豬價崩盤,也鼓勵農友透過合作社與農會共同運銷,並採用冷凍分流做調節工具,肉品市場也跟進採取應對措施。

彰化肉品市場秘書蔡麗珠表示,「7日就是大概下午兩、三點左右,就可以買到我們台灣本土的溫體豬肉。」而7日凌晨禁宰令解除,預計最快,當天傍晚民眾就能在黃昏市場買到豬肉,最慢8日豬肉供應就有望恢復正常。



















